文-張聿、臧孟璽 攝影-羅挺倬 圖片提供-好房誌資料室
台灣房市從2003年SARS結束後,就開始一路向上攀升,柯以柔說,2006年時覺得自己的演藝事業漸漸上了軌道,開始有了想要買房子的念頭。但當時父母不贊成自己買房,幾乎要引發家庭革命,但事後回想起爸爸當時說的話,真的是老人家的經驗談,對於那次沒買到房子,覺得好幸運。
先租後買,掌握周遭環境與房價
柯以柔說,父親知道揹房貸的苦和壓力,「他叫我先租後買,我本來想,都已經要買了,幹嘛還租?我爸說,房貸一背就是幾百萬,買錯房子難脫手。我沒在外面住過,先租一個房子來住,若是喜歡那種格局、房型,了解周遭環境後,就在熟悉的社區下手,這樣風險比較小。他不想要我年紀輕輕就揹起高額房貸。」柯以柔聽了父親的話,房子沒買成,開始了在內湖租屋的日子,而因那兩年的租屋經驗,反而讓柯以柔買下了生平第一間房子。
「很多房子,沒住過,真的不知道環境的好壞。」柯以柔說自己家在汐止,當初會選在內湖租屋,除了內湖交通方便外,很多電視台都在內湖也是主要原因。租屋住的時候,很喜歡社區的環境和管理,住的也很習慣,柯以柔開始留意社區中要出售的房子。「那時候,同社區、坪數差不多的住家,開價都在1,080∼ 1,180萬元間。我買的這間,因為沒有裝潢整理,開價較低,最後我用不到900萬元就買到了。」
內湖五期重劃區附近,36坪、3房2廳1衛,終於買到了屬於自己的房子,柯以柔笑著說:「第一次買房子, 真的是買米不知道米價。除了自備款、各種稅金、簡單裝潢、家具,樣樣都要錢,買了房子才知道,只準備自備款是不夠的。」當初就是因房子屋況不是很好,所以用不錯的價錢買進,但後來柯以柔又另外花了約100萬元整理房子。「買房子的前半年,我真的是窮死了。」柯以柔說, 上天對她真的是很眷顧,主持美食節目有美食品嚐, 去電視台錄影也有便當吃,若是回家就跟老爸拿水果、雜貨補給,撐了一段時間,財務比較穩定後, 2009年柯以柔又投資了第一間小套房。
「一開始,賺來的錢就存起來,然後只想趕快去還房貸本金。」擅長投資理財的朋友告訴柯以柔,由於房貸利率很低,把賺來的錢拿去還本金,並不是很划算,應該善用低利貸款的機會。聽朋友一說,柯以柔覺得有道理,當時剛好政府推出2,000億優惠房貸,柯以柔心一橫,把基金、股票認賠贖回,加上手上的70萬元現金湊一湊,當作自備款,買了一間總價不到400萬元的小套房,稍微整理一下租出去,開始成為包租婆。
「有了第一次買屋的經驗後,我變得稍微大膽。我向銀行申請寬限期,每個月只繳房貸利息先不還本金,我的套房租金收入1萬6,扣掉利息支出,我還有賺。」在持有期間賺到了租金,過了一年半,柯以柔把小套房脫手賣出,還賺到了價差,算是一次成功的投資經驗。
柯以柔6月要結婚,當年買的第一間房子已經不符合現在的生活需求,因此,柯以柔又多了一個換屋族的身份。有了兩次的買屋經驗,柯以柔歸納出自己看屋、選屋的原則。「我看房子有幾個考量,第一是交通方便,第二是環境要好,再來就是要有增值性。」柯以柔說,自己喜歡、熟悉的地點,比是不是座落在台北市精華區更重要。為了能和父母一起,柯以柔把新房買在汐止。「我們家本來在山上,又沒電梯,我這次買房子希望能和父母一起住得舒服一點。」
對首購族的建議,柯以柔說最好從熟悉區域下手,同時不要把買房想得太簡單,「自備款不足、貸款太高,都容易影響生活。不要認為繳不出房貸把房子賣了就可以,如果買錯房子、又賣不掉,到時候被法拍,可是什麼都得不到。」柯以柔也建議年輕人,大學畢業後開始工作,就應該要學習規畫自己的財務, 除了薪水,也可以學著投資基金、股票,利用錢滾錢的方法,縮短累積第一桶金的時間,實現30歲前擁有自己房子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