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一旦減債 全球經濟冒冷汗
經濟日報/編譯任中原
中國負債總額持續增加,預估到2020年代初期時可能達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三倍,令國際貨幣基金(IMF)感到緊張;負債偏高固然為全球經濟帶來重大風險,但若中國大幅減債,IMF只會更緊張。
中國負債總額持續增加,到2020初期時可能達到GDP的三倍。圖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取自維基百科)
對中國財政與貿易的指責,不應該只是反射式的反應。中國負債的確高,也的確為全球金融穩定造成風險。但如果中國不提高負債來刺激經濟,金融海嘯之後全球經濟成長將緩慢得多,而且只能更依賴低度成長的美國,中國及全球經濟又將會是何種情況?
如果中國負債不夠高,美國的金融、教育及軟體等產業將更缺乏顧客。美國只針對商品貿易逆差大呼小叫,卻不提中國的服務業逆差持續擴大。
IMF也承認此點,表示如果中國不提高負債,則過去四年中國GDP平均年增率將只有5.5%,而不是實際上的7.25%。當達到某一時點時,中國經濟將進一步降溫,並接受較緩慢的成長。因此IMF建議中國「把最近經濟活動穩健看作是機會,以加速推動必要的改革,並聚焦於成長的品質與永續性」。
而且中國經濟成長相對較強,受益者絕非只有中國。中國經濟正從「出口─投資」導向轉型;IMF預估到2022年時,中國貿易順差占GDP比率將從目前的4.4%,降低到3%,同期間中國服務業貿易逆差占GDP比率將由2.2%上升到2.5%,屆時中國經常帳順差占GDP比率只剩下0.4%,順差幾乎完全消失。
中國經濟已經不再是「祖父輩」所擔心的情況。出口當然重要,而一些中國製品仍會相對便宜,但並非一切如此,也不會是幾十年前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時情況。
中國的傳統製造業正逐漸失勢,一如美國中西部現在的情況。中國鋼鐵業將不再是大產業,一個更外向型的中國將展現在國際人士眼前。
中國的未來在於消費者。星巴克現在的作法,便可能比其他西方企業更具指標意義。星巴克看好中國新興的城市中產階級,已經斥資13億美元買下在華中地區合資夥伴的股權,這也是星巴克最大手筆的併購行動。
過去中國紡織廠營運的場所,現在可能是外國企業在賣拿鐵,或放映美國迪士尼的電影,而全球經濟成長也因此而更強。
如果不是因為中國負債增加,全球經濟絕對抬不起頭來。
(作者Daniel Moss是彭博資訊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