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工廠納管未排除汙染 綠盟籲經濟部落實工輔法精神

2020/10/28 17:03
聯合報記者蔡晉宇/台北即時報導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今天舉行「審核大漏洞,農地工廠埋地雷;汙染工廠就地合法,食安危機再引爆」記者會。綠盟副秘書長曾虹文表示,去年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法通過後,「全面納管、就地輔導」的農地工廠政策出現大漏洞,審核過程並未將汙染情況納入考量,導致有汙染情事工廠也可就地合法,呼籲經濟部要正視此問題。
 
綠盟研究員柯乾庸表示,由於經濟部遲遲不願公開違章工廠詳細資料,於是綠盟運用政府開放資料,找到了現存在農地上,就有高達4800多家取得臨時工廠登記的農地工廠,也發現其中477家屬中、高汙染業別,另有109家雖是低汙染但過去有環境違規紀錄,這500多家問題農地工廠的分佈,又以台中、彰化最多;由於彰化屬於農業大縣,農地工廠問題恐危害糧食健康與國人食品安全。
 
綠盟表示,政府開放資料查核出的中高汙染農地工廠家數,與經濟部公布數字有落差,續經濟部公布更多詳細資訊。圖/綠盟提供
 
綠盟研究員陳震遠表示,工輔法精神是高汙染的工廠離開農地,但在修法過後的工輔法實際執行上,卻造成很多以取得特定工廠登記證的廠商持續汙染農地,呼籲政府應立即停止再發放證照給中、高汙染廠商。
 
曾虹文說明,目前取得特定工廠登記證的流程,只要過去有拿到臨時工廠登記證,或是既存的低汙染工廠皆可登記,拿到登記證之後是地目變更,整個過程皆未排除掉中高汙染工廠;甚至根據相關審查辦法,即便有重大汙染也沒關係,之後仍可按程序完成就地合法。
 
曾虹文舉例,台中偷排5年的電鍍廠,彰化重金屬汙染成為汙染場址的鍍鋅廠,都有機會取得特定工廠登記證,且取得特登後,就算汙染情節嚴重也可就地合法,「根本是把好好守法的廠商當作笨蛋一樣」。
 
柯乾庸說,根據經濟部公開的資訊,取得臨時登記的中高汙染廠商有314家,取得特登的中高汙染廠商為0,但綠盟根據政府開放資料查核結果是取得臨時登記的中高汙染廠商就有477家,取得特登的中高汙染廠商也有238家;經濟部應進一部公開詳細資訊,才能釐清農地工廠認定上的疑慮。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指出,經濟部在工輔法修法過後1年多來,並沒有讓外界知道目前納管進度如何,甚至相關資訊也不夠透明公開,民間團體守護農地的態度和政府是一致的,經濟部應該把資料都公佈出來,促成更多合作,納入民間力量一起落實工輔法。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