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蟲、毒蛇出沒 清明掃墓要當心
記者黃安琪/專題報導
清明掃墓小心遭恙蟲和毒蛇襲擊。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每年被恙蟲咬傷,確定為恙蟲病患約有400至500人,但慘遭蛇吻的民眾也不在少數,健保署每年申請抗毒蛇血清的個案約1100人。
專家指出,恙蟲每年3至4月開始活動,尤其3月驚蟄過後,蛇類也蠢蠢欲動,呼籲民眾掃墓應嚴加提防。
疾管署研究檢驗及疫苗研製中心科長王錫杰指出,被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蟎幼蟲叮咬,會感染恙蟲病,出現發燒、起疹子症狀,且在叮咬處會形成焦痂,但使用抗生素後多可痊癒。由於每年5月至6月、9月至10月是恙蟲疫情的高峰期,尤其每逢清明掃墓時,恙蟎已蠢蠢欲動,正等待時機攀附在動物身上,飽食後才離開。
王錫杰表示,恙蟎攀附人或動物後,約1小時後會開始叮咬,並分泌消化液溶解皮膚,再吸食宿主的體內淋巴液,一咬就可待上2到3天。
不過,清明掃墓不只需防恙蟲,草叢附近也是毒蛇常出沒地點。疾管署研究檢驗及疫苗研製中心科長鄭雅芬說,3月後蛇類開始活動,7、8月達到高峰。統計國內民眾最常被出血性毒蛇咬傷的蛇類包括赤尾青竹絲、龜殼花,至於神經性毒蛇的雨傘節,則因蛇痕淺、無明顯症狀,民眾容易忽略。
據台灣毒蛇咬傷調查報告指出,民眾遭蛇吻比例,依序為赤尾青竹絲、龜殼花,飯匙倩、雨傘節、百步蛇及鎖鏈蛇。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主任高偉峰表示,民眾遭出血性毒蛇咬傷後,約10分鐘左右,身體就會開始腫痛、出血,最嚴重將造成腦、腸胃道出血;而神經性毒蛇如雨傘節、飯匙倩咬傷後,民眾起初眼皮會難抬起,嚴重會造成呼吸衰竭,時而出現腫痛症狀。
高偉峰說,遭毒蛇咬傷後,應盡速就醫,並盡量記下毒蛇樣貌,6到8小時內使用抗毒蛇血清治療。他不建議直接以口吸取經毒蛇咬傷的患部血液,也不建議切開患部、以免造成感染。另外,不慎遭蛇吻也別綁止血帶,如此一來血液難以流通,反而會造成末梢組織壞死,嚴重者恐須截肢。
●被蛇咬傷怎麼辦?
1.盡可能辨別毒蛇形狀、顏色及特徵
2.以彈性繃帶或絲襪包紮患肢
3.再用木板、樹枝作成夾板,將傷肢固定並低於心臟,盡速送醫
●如何避免毒蛇咬傷
1.掃墓、登山應穿長袖衣物、長靴
2.蛇類活躍於夜間、日出及雨過天晴時
3.進入樹叢或草堆,先打草驚蛇
4.水中有蛇出沒時,勿涉水及游泳
5.野外活動,勿翻動中空林木或石塊
●防範恙蟲上身,你可以...
1.穿著淺色長袖衣褲、長靴
2.塗抹防蚊藥劑
3.離開草叢盡快沐浴、換洗衣物
4.出現疑似恙蟲病症狀盡速就醫,告知醫師接觸草叢暴露史及活動史
資料來源/疾管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