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 63

父母照護不周害兄弟檔1死1命危 學者指0到6歲有大漏洞

#地方 #夫妻 #小孩 #爭吵
聯合報記者陳俊智/桃園報導
 
桃園市周姓夫妻爭吵衝突害死3個月大的長子,事隔多年無人知悉,全案若非周妻自首,恐怕要3年後長子須就讀國小才會曝光,學者直言社會安全網針對0到6歲的幼童保護還存在很大漏洞,而且問題環環相扣,需要警政、戶政、衛生和民力一起解決。
 
銘傳大學犯罪防治系教授戴世玫表示,0到6歲幼童受虐無人發現的社會案例不少,而且通常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小孩得接種疫苗或接受義務教育才察覺異狀,針對6歲以前孩童的安全照護確實存在很大漏洞。
 
戴世玫表示,兒童人口是社會公共財,但政府保障他們的力道卻不足,而且衛生單位負責新生兒通報和打疫苗,戶政社福單位負責發生育及育兒津貼補助,明明有很多機會跟新生兒家庭接觸,卻沒有人走進社區家戶,關心孩子到底被照顧得如何,警察有「人民保母」稱號,但好像也沒有起到保母作用。
 
戴世玫建議,衛生方面應請區域醫院認領轄區,定期拜訪新生兒家庭,針對拒絕幼兒接種疫苗的家庭造冊列管,追蹤小孩去向。戶政方面也可以利用民眾請領補助機會,確認孩子健康安全。至於警政部分則應發揮早期訪視家戶的本能,主動出擊關懷,又或者能請義警民防協助,主動通報轄區家暴案件。
 
台大社工系教授劉淑瓊表示,雖然國家在幼童受義務教育前有透過接種疫苗的管道關心,但還是存在漏洞,周姓夫妻所簽下切結書,衛生單位就不會再通知催促家長打疫苗,如同有「醫療豁免」,但國家關懷也跟幼童脫鉤了。雖然父母有拒絕幼童接種疫苗的權利,但國家站在保護幼童的立場,應建立雙重查核機制,防範類似案例發生,做法可參考德國,若以健康理由拒絕幼童接種,須具備醫生證明,若是宗教或其他理由拒絕,也有社工訪視確認。
 
另外,政府在發放生育及育兒津貼時,也應該有「確認孩子有得到良好照顧」的配套機制,否則幼童沒受到好的照顧,甚至死亡,政府還繼續發放津貼,不僅失去原本的政策美意,也極不合理。
聯合報 記者陳俊智/桃園即時報導

熱銷建案&網友看屋心得



好房網不只有新聞,還能找優質宅

好房網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