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
碳權交易所已在今年8月成立,碳交易相關子法還差最後一塊拼圖,氣候變遷署長蔡玲儀12日表示,預計11月預告「碳交易管理辦法」,年底前上路。換言之,最快今年底、明年初可看到第一筆碳權在碳交所上架,促使我國能在2024年邁入排碳有價時代。
氣候法三讀通過後,環境部著手子法修訂,12日公告的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就規範碳權取得、執行等,未來也將訂出官方版減碳方法學,並簡化程序,可說是執行碳交易最重要的基礎之一。
另外增量抵換管理辦法雖非正式碳交易,但當中規範的抵換機制,也有「類碳交易」味道,例如環境部媒合科學園區收購民眾汰換電動機車的減量效益(類碳權)。相關子法陸續到位,碳交易只欠東風。
蔡玲儀表示,除甫上路的自願減量專案,過去溫管法時代的抵換專案,也有93案通過註冊,其中31案依據實際成效核發2,437萬噸碳權,現在唯一欠缺的就是平台,必須藉由碳交易管理辦法落實,預計12月底前會完成。
蔡玲儀表示,未來上路後,鼓勵持有碳權額度的企業,可在碳交所上架碳權,不過實際仍要取決於申請者意願,盡量鼓勵到碳交所交易,或是進入增量抵換因應其額度需求。
環境部表示,除碳交易辦法,還有包括碳費徵收等相關子法,也正加緊腳步研訂中,促使我國能在2024年邁入排碳有價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