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王駿杰/新竹報導
新竹市府、工研院與在地物流體系新竹物流合作,15日宣布推動全國首次物流自駕車示範,將直接在全長1.9公里的開放性人車混合道路上進行測試,未來盼解決物流業司機招募不易、深夜長工時問題,並將成功經驗複製到全台物流業。
市府指出,2019年台灣第1輛開放場域的自駕車在新竹漁港上路,2020年9月市府再與工研院、新竹物流簽合作備忘錄,2021年7月獲經濟部審核通過,向交通部取得自駕車試車牌,成為全國第1輛物流自駕車在城市實證運行的案例。

新竹物流總經理李正義表示,物流產業受到疫情及購物型態改變影響,民眾大幅使用線上購物,增加貨物運輸需求,進而提高物流營運業者設置物流轉運中心的需求。
新竹物流在大新竹區每月有45萬件貨物量,自駕技術導入新竹物流體系後,第1階段以區域內20%的貨物量(每月1萬件貨物)將不進轉運中心,改由營業所之間直送,解決物流業司機不足的問題,同時降低司機深夜長工時作業現象。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承諾,經濟部在「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會持續與交通部強化合作,在法規、技術與經費部分都將投入更多,支持法人、企業與政府攜手開發更好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