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記者黃婉婷/南投報導
夏季用電攀高,台電明潭、大觀電廠利用日月潭水位落差搭配下游水庫發電,白天將流至下游水庫的水抽回日月潭,傍晚時再利用水位落差放水發電,每日重複循環發電,成為國內最大儲能電池;未來也將續推石門、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計畫,年發電量約可達505.65百萬度,預計2034年商轉,牡丹水庫也正進行可行性研究。
台灣水力發電分慣常、抽蓄水力兩種,去年總發電量達87.3億度,抽蓄水力占30.5億度。行政院發言人兼節能減碳辦公室執行長林子倫昨率媒體參訪明潭電廠,表示日月潭堪稱「護國神潭」。台電表示,水力發電起用快速,接到指示到併聯發電時間約在8分鐘內,是夜晚用電與遭遇突發事故時的重要發電手段。

台電副總經理徐造華指出,明潭、大觀抽蓄機組運用日月潭與水里溪下游明潭、明湖水庫之間,超過300公尺的水位落差進行發電,白天可利用光電抽水至日月潭,晚間再放水發電,每日重複循環。
台電未來也持續展開新建抽蓄水力計畫,包括位在石門水庫抽蓄水力發電計畫,年發電量約53.7百萬度,位於德基水庫的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畫,年發電量約451.95百萬度,預計2034年商轉;牡丹水庫抽蓄水力發電計畫則在進行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