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朱冠諭/桃園報導
行政院上周拍板「中央促進公共運輸使用方案」,推出北北基桃1200元月票,中彰投苗、南高屏則擬推出1000元以內月票,不過這次方案並未納入新竹市。據了解,桃市府考量市民除了雙北通勤需求之外,到新竹市工作就學的族群也不在少數,日前已與新竹市府初步溝通,擬推「跨新竹通勤月票」。桃市府也呼籲中央必須考量桃竹通勤人口,「別忘了真正有需求的科技廊道。」

市府人士表示,此次中央「促進公共運輸方案」內容中,以基北北桃、中彰投苗、南高屏3大都會生活圈為主,卻未一併考量桃竹間的大量通勤人口,相當可惜;桃竹屬同個生活圈,許多桃園民眾在湖口工業區或竹科通勤上班,有許多學生在新竹市就讀,新竹市也有很多民眾來桃園上班上學,顯示桃竹通勤月票的確有需求。
想找房❓降價/新上架主動通知你,快設定看房條件>🎍想和爸媽住一起,40坪以上熱門精裝宅!
🍊新春精選低總價房800萬起🍊趁這一波快進場!
🏠頭前重劃區、純住公園宅,87戶限量搶先看>>

市府人士表示,桃園在行政院會時曾提醒中央,以區域治理的角度而言,基北北桃的確是大眾運輸最成熟也最有效益的巨型城市規畫,這次新增納入中彰投苗與南高屏2個區域,或許有公平分配資源的考量,卻反而遺漏其他更有需要且更具備鼓勵效益的區域。
市府人士表示,桃園與新竹間的通勤流量也很可觀,不亞於這次新增的中彰投苗與南高屏2個區域,但真正有需求的桃竹科技廊道卻被遺忘了,相當不合理。
市府人士直言,先前地方政府推出的基北北桃1200月票方案,重點不只是補貼,而是鼓勵民眾以大眾運輸替代私人運具,改善區域空氣品質與交通狀況,但這樣的概念與中央此次提出的補貼目標不盡相同,可理解中央期待縮短城鄉差距、有資源分配均衡的考量,但此舉也讓原本的政策目標失焦。
「補貼投入了,也要看運量有沒有提升,」市府人士提到,達到舒緩交通的效果,如果補貼後,沒有達到政策效果應該動態檢討,建議應於推動1年後評估成效,檢討各區投入的合理性,若沒有達到增加運量的美意,恐怕證明中央只是為了公平而分配資源,而缺乏更上位的思考。
交通局表示,經調查,桃園市民眾聯外的交通往雙北佔約7成,另往竹竹苗佔約3成。尤其是桃竹就是一個生活圈,很多桃園市民在湖口工業區、竹科、竹北等地上班,還有許多學生每天通勤上課。因此,桃園市府推動基北北桃1200定期月票時,也不能忽略另外的3成市民需要,所以將會積極跟新竹推動通勤月票,讓通勤環境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