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作者的最新文章 巨星美眉
巨星美眉 從胡瓜出道就在跑新聞,歷經鄧麗君辭世,邰智源從跑龍套變成一哥,麥可傑克森來台我獨家,但我跟周杰倫一樣,痛恨影劇圈的狗仔文化!
人氣 53394

日據料理屋變文學館 勾起作家兒時回憶(上)

相關關鍵字

#紀州庵 #文學森林 #余光中故居 #林海音故居 #日式建築 #住的故事

文、圖/艾新玨羅  圖/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平松家族提供

從古亭捷運站2號出口走出來,沿著同安街一路朝水源快速道路方向前進,街尾處有座天橋,旁邊榕樹林蔭處古色古香的日式建築,就是紀州庵了。這裡在日據時代曾是平松家族開設的高級料理屋,也曾是作家王文興幼時的居所,附近更曾是余光中、林海音的故居,如今在文人奔走下成為「文學森林」,也串起不少人的兒時回憶。

隱身在同安街的紀州庵,承載著許多人的回憶1.隱身在同安街的紀州庵,承載著許多人的回憶。

時空轉回至1917年,紀州庵文學森林館長封德屏表示,當時新店溪的堤防並不高,紀州庵料理亭支店在興建初期,是一座兩層的木構茅草頂的餐廳,二樓約與土堤頂等高,以數座木橋連接,搭船前來的食客則從河岸上堤防,直接可以進入二樓用餐。原來,台北在日據時代就已經有了「水岸第一排景觀建築」的時髦概念!

三層樓高的紀州庵本館,左側石橋連接堤防,堪稱日據時代的時髦建築2.三層樓高的紀州庵本館,左側石橋連接堤防,堪稱日據時代的時髦建築。

而當時紀州庵的老闆就是平松德松,取名紀州庵是為了懷念故鄉「紀州藩」,庵字則意謂著「以茅草為屋頂的房屋」。多子多孫、且生意頭腦很好的老闆德松,1927年至1928年擴大營業規模,在同安街開設分店紀州庵,是一間專門經營地牛、雞肉鋤燒(sukiyaki壽喜燒)及西洋料理的高級料亭,由於地理位置位於新店溪畔,可乘船眺望美景及各式消暑休憩活動日漸興盛,而有「塵外之境」的美名。

當年高級料亭的老闆平松德松(右後方)與妻子兒女在紀州庵前合影3.當年高級料亭的老闆平松德松(右後方)與妻子兒女在紀州庵前合影。

當時紀州庵的本館共三層樓,一樓鋼筋水泥造,二、三樓木造,室內每層面積約100疊榻榻米(相當於50坪)。一樓為女服務生住處,二樓設有帳房、廚房、飲宴空間及經營者的居住空間,三樓為可眺望溪畔美景的大廣間形式宴飲空間。

紀州庵當年的離屋與東側庭院,後來不幸火災只剩下離屋5.紀州庵當年的離屋與東側庭院,後來不幸火災只剩下離屋。

後來,隨著太平洋戰爭日趨緊張,紀州庵支店在戰爭期間停止營業,庭園與建築因市內的醫院遭美軍炸毀,此處故而成為暫時安置傷患的地方。光復後國民政府接收整編為省府員工眷舍,是知名小說家王文興在8歲至27歲間成長的居所,更以此場景寫出著名的《家變》一書。

光復後紀州庵收編為省府員工眷舍,作家王文興幼年曾住在這裡4.光復後紀州庵收編為省府員工眷舍,作家王文興幼年曾住在這裡。

「我家就在風格茶館的二樓!」每次來到紀州庵新館,總是堅持坐在風格茶館落地窗邊角落的王文興,他說,雖然當年的水岸景觀已不復見,但至今仍擁有堪稱臺北市最好的夜景,「在這裡,可以看見月亮毫無阻礙地從東邊滑到西邊。」

王文興《家變》一書封面的場景正是戰後的紀州庵離屋6.王文興《家變》一書封面的場景正是戰後的紀州庵離屋。

1996年一場大火,將原紀州庵本館的三層樓建築完全燒毀,當時住在三層樓建築的居民紛紛搬移到原本住戶已搬走騰空的「離屋」;1998年,東側的「別館」也慘遭祝融,近乎全毀,當時的住戶便直接拆除殘骸重建。紀州庵主要的三個部分,只剩下屋頂漏水問題嚴重、樑柱有腐蝕情形的「離屋」,也就是如今修復的紀州庵古蹟。

晚上的紀州庵有種靜默的優雅

7.晚上的紀州庵有種靜默的優雅。

8.紀州庵文學森林館長封德屏,也是《文訊》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封德屏小檔案

淡江文理學院中文系畢業,南華管理學院出版學碩士。曾任《愛書人》等多本雜誌編輯。曾獲中興文藝獎等。著有散文集《美麗的負荷》。1984年開始,除長期主編《文訊》月刊,並企畫主持全國性的文學會議及活動,多次主持《台灣文學年鑑》、《中華民國作家作品目錄》等工具書。現為《文訊》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師大台灣語文學系助理教授、紀州庵文學森林館長。紀州庵官網 http://www.kishuan.org.tw

 

 

好房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