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液化無須恐慌 灌漿夯實就好

2016/03/06 09:27

記者劉永祥/台北報導

政院即將公布6個都會區土壤液化潛勢區域,專家強調,住家在潛勢區民眾不要太恐慌,可以找專業人員鑽探確定住家下方的土質;若確有液化風險,也能以灌漿方式固結土壤,化解危機。

依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資料,必須同時有疏鬆的砂質土層、地下水充沛使土層呈飽和狀態、規模夠大的地震等3項條件,才會發生土壤液化。前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謝志誠指出,土壤液化是地震引起,是「地震後的毀損」;立委陳亭妃日前用手指戳泥土來指稱台南土壤液化嚴重,其實是倒果為因。

土壤液化潛勢區的土地並非不能開發,國家地震中心說明,防治建築物基地土壤液化有多種作法,包括採用樁基礎、開挖置換土壤、灌漿地盤改良、動力夯實法、擠壓砂樁工法等。以樁基礎為例,即使下方有高液化潛勢區,只要基樁數量、尺寸與長度足夠,若地震發生土壤液化現象,房屋也不致下陷或傾斜。

中華民國土木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施義芳說,在潛勢區舊房子可採2種方式進行土壤液化防治。一種是地下水觀測,到達一定水位就抽水;但地下水位會回升,得不斷配合抽水,因此不建議採用。一般用灌漿,所需費用因個案狀況不同而有差異。

謝志誠建議,位在液化潛勢區內的屋主,不要放棄政府提供的免費房屋健檢機會,先確定住屋結構沒有安全疑慮。謝志誠指出,民進黨政府上任後將分3~4年、共編列40~50億元預算,對50多萬棟1997年前興建的房屋進行健檢。這筆預算是用於初檢,實施一年後再視需要複檢的房屋比例,編列預算補助民眾進行複檢。

他說明,一般老房健檢分為幾個階段,一開始是初檢,目視檢查是否有安全疑慮;若有疑慮,就再進行複檢。一旦確定結構不安全,就進入實質改良階段。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