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囪滿高屏 降低總量才治本
2020/09/07 10:04
聯合報記者吳姿賢/台北報導
空汙排放交易上路五年但市場冷清,未發揮顯著作用。環團指出,高屏畫設為空汙總量管制區,主因是汙染總量太高,就算每個排放管道都符合標準,但「煙囪」數量仍然太多,唯有降低總量才是改善空汙的根本之道。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說,空汙排放交易市場確實有惜售現象,環保署修法祭出「限期」及「打折」能否吸引業者釋出手上的量,成果待觀察。但排放交易制度其實是空汙總量管制計畫的配套,重點仍要回歸到「區域減量」如何持續往下走。
政府擬針對耗能產業徵收碳稅,已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污染負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王敏玲說,近兩年高雄、屏東「紅害」天數減少,跟很多減量措施有關,但高屏過去被畫設為空汙總量管制區,就是因為汙染總量過高,即使當地每個汙染排放管道都符合排放濃度標準,但煙囪總數太多、工廠過於密集,排放總量根本壓不下來,必須想辦法降低排放總量,才能真的改善高屏地區空品。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認為,空汙根本不應該交易,就像政府對毒品加以禁止或限制,不能因為設下總量管制就可互通有無、彼此交易。且五年來空汙排放交易市場不熱絡,代表制度本身有問題,需要檢討或取消。
葉光芃說,贊同高屏以空汙總量方向管制,但配套跟減汙方法要有全新思維,最重要仍是落實產業及能源轉型,老舊燃煤電廠、石化廠都要列為優先除役或轉型對象。改善空汙跟減碳工作相輔相成,全球已有數十個國家提出零碳排期程、上千個城市宣布氣候緊急狀態,台灣卻看不出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