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以傳統工法 搶救石滬
2015/08/13 10:03
記者黎薇/苗栗報導
台灣西部保存最完整、有300多年歷史的苗栗縣後龍鎮外埔漁港合歡與母乃石滬,遭蘇迪勒颱風帶來大風浪沖破兩大洞,因負責維護的漁民不願主動修繕,外埔里長許素瑋不忍缺口越來越大,號召志工依傳統工法修補石滬,盼繼續保留石滬捕魚方式。
後龍鎮外埔漁港北邊有合歡、母乃石滬,是島內僅存2座石滬,距今有300多年歷史。後龍鎮文史工作者王啟仁指出,早期漁民就地取材,撿拾海邊磯石交錯砌築成ㄇ字型的石滬,利用海水漲退潮的水位落差捕魚,早年中港溪出海口以南、後龍溪出海口以北,海岸線上綿延28座石滬。
由於後龍兩座石滬位於海中間,每逢大風大浪容易沖毀堆積石頭,石滬為私人財產,由有捕撈漁獲權的漁民輪流捕魚,也要負擔維護石滬責任。王啟仁說,近年來石滬內捕獲的漁獲量逐漸減少,加上負責維護的石滬主人都超過70歲,接手的年輕漁民為求方便,在石塊間灌入水泥,除了不易吸引貝類魚蝦聚集,一被海浪襲擊多整片坍塌,修補所需的時間與金錢倍增。
為保留傳統漁民的捕魚智慧,許素瑋動員志工,利用潮汐搶修遭破壞的石滬,先將坍塌的水泥石塊敲掉,再以傳統工法,將一塊塊石頭以45度角堆疊起來。許素瑋說,只能利用退潮時間修補石滬,受限潮汐變化關係,1個月只有10天能下水修復,若不盡快補起破洞,下次颱風來缺口恐越來越大,修復更加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