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億預算僅兩家投標 北美館擴建工程「統包」惹禍?
2022/04/21 09:13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台北市立美術館擴建工程統包工程」日前流標一次,此刻正進行第二次招標。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今舉行記者會,包括理事長劉國隆、呂欽文、邱文傑等多位建築師指出,此一預算近50億的重要文化指標工程,乏人問津流標的問題在於採「統包」,呼籲政府勿濫用「統包」犧牲建築文化。呂欽文認為,「統包」模式有利有弊,但對於設計導向的文化指標性建築,並不適合營造廠主導的「統包」模式。
「統包」是指將設計與營造綁在一起招標的發包方式,建築師和營造廠必須合作投標。相較於將設計標和工程標分開的二階段發包方式,「統包」對政府部門來說可以縮短流程、控制預算。但對中小型建築事務所來說,要找到營造廠合作並非易事。據了解,有一知名建築師有意投標北美館擴建工程,找了39家營造廠都遭拒、最後只得放棄。
呂欽文整理近年重要的指標性建築案,桃園市立圖書館預算23億、10家國內外知名建築師投標。「台灣高等法院及台北地方法院遷建華山司法園區新建工程」預算100億,有7家建築師團隊投標;而剛試營運的北藝中心,當年更多達136家投標。而預算近50億的北美館擴建工程,第一次招標竟然僅兩家投標、不滿法定家數而流標。
而在北美館擴建統包工程第一次招標流標後,6日後即重新招標,甚至僅提供近法定最低期限8天的等標期。劉國隆指出,這麼重要的案子,為何如此急就章,更引起建築界的疑惑與不安。
劉國隆指出,「台北市音樂與圖書中心」是另一個指標性工程,總工程經費71億元,先採「統包」招標也經歷四次流標,2022年捲土重來已改成設計先行的二階段招標方式。
參與公共工程多年的呂欽文分析,近年大型公共工程動輒預算加倍、建築期程拉長,而「統包」模式較具效率、有效控制預算,成為政府機關的首選。但此一模式往往演變成營造廠主導設計,建築師綁手綁腳無法發揮創意、甚至根本拿不到參與競圖的門票,並不適合設計導向的文化型指標建築。他建議,政府部門若要控制預算,可以用罰款等其他方式避免建築師設計過度、膨脹經費,而不是採「統包」模式拒建築師於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