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淵源
你有多久沒倒過垃圾了?
別呼嚨我喔!雖然「倒垃圾」這三個字聽起來日常得要命,但就是有許多人不太認識這件事原來妙趣橫生,尤其是住在都市裡的你。

還記得讀小學的時候,每次輪到當值日生時,最有儀式感的事情不就是這件大事嗎!因為呀…倒完垃圾就代表快要放學囉!
不繞圈圈了,其實我真正想聊的是…如果一件再平常不過的小事,我們很認真把它當成一件正事來面對、來計劃、來實施、來觀察的話,你會發現,原來自己未曾好好認識那一件事。
所以,我們來認真聊一下「倒垃圾」。
記得多年前曾在電視上看過一段廣告,畫面開始在一間漂亮的臥房更衣間,順著一個輕柔的歌聲,看見一位妙齡美女。一面哼著沒有歌詞的「卡農」,一邊對著鏡子打量著精心打扮的自己。最後,幫自己戴上一對可愛的耳環,就給了鏡子一抹撫媚又滿意的笑,起身準備出門。觀眾此時肯定以為此女子將要去約會,見她心儀的白馬王子。
殊不知此時畫面一轉,背景是都市的街巷路口,原來這是剛剛那位女子居住公寓的樓下。只見女子曼妙生姿晃悠走過來,手上拎著一袋垃圾,這時在路旁等著垃圾車的大叔與大嬸們,個個張大眼睛直瞧著這位盛裝隆重的妙齡女王。然後垃圾車到達,女王蹬了高跟鞋腳尖,以極美妙的小拋物線將手上垃圾滑進車子後斗,那一瞬間彷彿聽見了所有路人都在高唱著「卡農」,頌讚著這一刻眼前的璀璨。
接下來,女王並沒有搭著馬車去赴王子的晚宴,她心滿意足地回過身子,然後踩著「少女的祈禱」的療癒節拍,一路晃回到她的公寓。電視畫面浮上來一排字幕……「就算是倒個垃圾都要美美的,女人要學會善待自己。」……,最後出現女性護膚保養品的畫面。
我不確定你是否記得這段廣告,但你應該不會否認,不會比這位都會女子的「倒垃圾」更有儀式感了吧!整個過程沒有一句對白,卻將都市裡的「個體的清晰存在感」與「群眾集體無意識性」表達得入木三分。女子充份享有著自我取悅的私密空間,包含居住的私空間與心裡頭…『老娘就是只想討好自己而已,你管得著嗎?』那種更私密更自在的放肆空間。
這不正是當前整個世界最癡迷的社交模式,只是想被「你」看見,卻不想被你理解「我」的線上社群平台。每個人都是社群的一分子,享有平等的都市空間使用權利,當然也得遵守相同的規則。你不把垃圾帶綁好,你不在對的時間站在對的地點等待,你就別想垃圾車會理你。正如同,五十幾歲的你如果想要在你那二十幾歲的孩子們臉書上聊天,應該沒人會理你。因為站錯了位置,生錯了年代,也沒把自己的鮪魚肚綁好。
回到等垃圾車的這個場景,你可曾想過,手上拿著的那一袋,正是你生活的全部縮影,你吃剩的、用剩的,你曾經喜歡但已經不需要或是不想要的(斷腿的變形金剛或是掉頭髮的芭比娃娃)…,你的所有隱私都在袋子裡。袋子裡的東西再怎麼怪誕,你的神情照樣會有知書達禮的距離感。因為這裡的鄰居雖多,但你多半不認識,就算知道他姓王,在銀行當主管,你們也僅止於點頭微笑。你們不是同溫層,不在同一個社交圈,喝不同品牌的咖啡…..,你們很有默契地不繼續尬聊,點頭就好、點頭就是極致了。
這時候,你聽見一陣又一陣笑談的人聲,彷彿是久別後的重逢才會有的激越情懷,不然起碼也得是曾經相隔太平洋兩岸後的聚首,才會有的死生契闊,波濤洶湧。轉頭一看,約莫五至七位外籍幫傭正在聊天,但那是五十至七十位的聚會才有的聲量、能量,與資訊交換量。這時你明白著,他們正在進行一天一回的重要社交。
其他當然還有爺爺奶奶們的問候關心,從心臟支架到孫子的月考成績,再到韓劇裡苦情的老婆被老公的情婦欺負,而那位情婦竟然離奇地坐上火箭回到秦朝變成兵馬俑…等等光怪陸離的劇情。
「等待垃圾車」是一個都市的社交平台,要聊不聊都隨你自由。反正就是手上垃圾袋裡裝的秘密越多,主人就會越拘謹;袋子裡的內容越平淡,他們聊天的素材就會越驚悚,不然生活要何以為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