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作者的最新文章 黃羽柔
黃羽柔 資深媒體人,曾任平面報紙記者、網路新聞及雜誌社主編,房屋專欄主筆,金牛座,對數字很有概念,對於房市投資亦有超過十以上的經驗,座右銘為「機會永遠是屬於準備好的人」。
人氣 20035

當年330萬買水岸景觀宅 收藏奇珍異石享受退休樂

相關關鍵字

#李銘復 #舊社區 #永和 #水門堤防 #收集石頭

文、圖/黃羽柔

從工程業退休的李銘復住在永和水門堤防邊的舊社區,周遭環境很清幽,「剛搬到這裡時,總覺得太荒涼,住得很不習慣,現在經過了整治,不僅馬路又新又寬敞,河堤外一片翠綠,連空氣都特別新鮮!」他退休十多年,和一群收集石頭的同好者,開始瘋狂收集奇珍異石,因為住在一樓,即使遇上地震,也不用擔心震壞滿屋子的「心肝寶貝」!

家中收藏了各式奇珍異石

大家對「永和」的印象,不外乎就是地小人稠,它隔著新店溪與台北相鄰,算是台北市衛星城市中,發展最快的地方,因為地方太小,平均每平方公里就住了四萬人,若與大家熟悉的香港來比較,觀塘區油尖旺區黃大仙區等地的人口密度,都和永和不相上下。

僅管人多、路窄,擁擠不堪,但在永和水門外的河堤一帶卻有一塊環境清幽的「淨土」,當年知名的大陸工程在這裡蓋了一片200多戶的大社區,四層樓的公寓式社區,規劃相當完善;後來知名建案「天琴」景觀豪宅也住駐,該案件打著水岸景緻為旗幟,就是標榜這一帶是永和最親水、景色最佳的地段,因此附近的房價也跟著水漲船高。

永和水門堤坊邊的大社區環境清幽

環河東路是永和最親水的地段

李銘復從從事工程業近四十年,1989年,表弟將永和的房子低價買給他,一家四口從忠孝東路六段搬到永和環河東路,他說,「當時本來想在六張犁老婆娘家附近買房子,但幾經考盧還是選擇了永和。」

印象中的永和很熱鬧,但他住的地方卻好安靜,他表示,三十多年前,附近除了大樹之外,什麼也沒有,永和成功路的福和橋機車便道還是後來才蓋的,從環河南東路四段通往秀朗橋,近幾年也因為多了快速道路,交通更加方便。

李銘復本身從事工程業,對房子的建材再熟悉不過,他說,「雖然是四十年的老房子,因為結構好,材質很實在,住了三十多年,挑不出什麼大毛病。」當年他以每坪十萬元的低價,總價330萬元,買下室內34坪、地坪47坪的公寓一樓,三房兩廳的方向格局,正好適合他一家四口居住,如今當地的行情,每坪至少40萬元起跳。

格局方正的大客廳

李銘復已經退休十三年,五年前開始迷上收集石頭,幾年前,老婆也從職場退休,夫唱婦隨加入收藏奇石的行列。他笑說,家裡大大小小的石頭,已經超過500顆,每當有親友們到家中做客,自己總是小心翼翼的拿出最喜歡的海百合化石,當起解說員;他的老婆也不遑多讓,搬出心愛的觀音石,這尊大自然雕琢出來栩栩如生的觀音像,簡直是鬼斧神工!

李銘復收藏超過500顆石頭,每顆都有不同的故事

海百合化石和觀音石是他們的最愛

「當初選擇住這裡,一開始還真的有一點後悔,但也多虧選擇了這裡,讓我能遠離都市塵囂,還能享受到生活機能的便利。」他在家種花養蘭,白天固定和永和桌球隊一起練球,閒暇時和收集石頭同好交換心得,不定期也帶著老婆四處遊覽,夫妻倆的退休生活,其實更精彩!

退休後在院子中養蘭花怡情養性


李銘復小檔案

從事工程業於民國2001年退休,2008加入新北市盆栽雅石藝術協會,永和老人會桌球隊會員。

 

好房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