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流老人」危機 有錢沒錢…心態最重要
2016/06/26 10:11
記者周麗蘭/專題報導
「從經濟層面看,下流老人的確是未來可能快速成長的一個族群,然而這個社會日益猖獗以金錢物質衡量一切,沒錢的人好像一定活得悲慘,沒權力地位肯定委屈度日,其實不然,金錢、才智、權力、地位只是看起來好像比較能夠幫助獲得快樂,但快樂從來跟這些東西畫不上等號。」
51歲鍾小姐是家庭主婦,她認為根據下流老人的定義,未來她很有可能是其中之一,但是她不那麼悲觀認為,收入少、存款少等於悲慘。
領老農津貼的陳勤奶奶,每月固定收入是政府發的7000元、存摺沒幾萬塊、名下沒房與田產,但她過得愜意自在;自老伴過世後,從沒上班過的她,開始早上8點半出門「上班」,到附近一個宗教團體切菜,當志工。她覺得沒有比現在更快活,志工夥伴就像「同學」,一起聊天、分享心得,過得充實,一點也不覺老的麻煩。雲
林縣老人福利保護協會理事長陳武松也認為,能走出家裡的,不會變成下流,只要保持社會貢獻(有償或無償),有工作做就不會下流,心理健康身體也健康。「客觀條件也許不好,但心態是更重要的,心情好甚麼都會好。」陳武松說,好壞只在一念之間,台灣到處有宗教活動,對老人的釋懷有幫助。
華山基金會雲嘉區長楊愛凝說,人到老年,健康很重要、錢很重要,但她曾看過超慘的老人,心態卻很健康,笑嘻嘻,還會鼓勵其他老人。她表示,有一個阿公收到基金會給他的物資,說可不可以也幫鄰居拿一份,他想到那個人也很慘、需要幫忙,「心態好,就會交朋友,這是一種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