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鬧雙包 大溪撞名、東勢遍布全台
2016/06/04 10:29
記者張雅婷/桃園報導
「喂,我到大溪了,怎麼沒看到你?」,「我也到了,你在哪?」,「我在桃園大溪」,「啊我在宜蘭大溪......」。台灣不少縣市有同樣地名,其中相隔95公里的桃園與宜蘭,因早年居民遷徒等關係,有最多相同地名,可別走錯了。
桃園市府民政局長湯蕙禎表示,各縣市或地方取名各有緣由,台灣各地早年很多是依據地形、地貌或典故、文化命名,取名難免雷同,例如宜蘭龜山島,因島形像龜,桃園市龜山區也是因過去地形似龜取名。其他像大溪、龍潭、龜山、月眉等地名,桃園和宜蘭兩個縣市都有。
以「大溪」為例,桃園大溪靠山,宜蘭大溪靠海;桃園大溪區區長黃睿松表示,桃園大溪最早稱「大姑陷」,地名源自凱達格蘭族霄裡社人,日治時期改稱「大溪」;宜蘭頭城鎮的大溪里地名來自大溪川,居民將河口聚落稱為「大溪」。
桃園與宜蘭為何相同地名多?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客語所研究生莊沛祺表示,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閩客械鬥事件後,許多客家人遷徙至宜蘭、台東及新北市新莊等地;邱姓客家耆老說,遷徙後難免沿用父祖長輩時地名,希望與祖先一脈相承。
其他如「八德」也同時出現在桃園、雲林和新北。桃園第一任八德市長李金水表示,八德區舊名「八塊厝」,由樹、蕭、邱、呂、賴、黃、吳、李等八姓組成;而雲林縣斗六市的八德里舊稱「海豐崙」,主要是由海豐崙、竹子頭、大竹圍部落,加上新住宅社區組成,各有不同典故。
另外如公館、仁愛、信義、和平、大同、埔心、三民、復興、崁頂等地名,也至少存在兩個縣市以上,例如「富岡」在桃園楊梅是火車站,到了台東是漁港;「東勢」在雲林、台中、新北都有;茄苳在汐止、新竹、彰化也找得到。
其他還有同音義卻不同地,例如桃源不在桃園在高雄;竹南在苗栗頭份,不在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