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積極發展「主體武器」 南韓壓力大

2017/04/15 16:05

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韓聯社今天報導,南韓國防研究院(KIDA)兩位研究員發表報告分析稱,北韓不斷尋找南韓防禦體系弱點並加快開發「主體武器」,南韓受到巨大壓力。

南韓國防研究院(KIDA)兩位研究員發表報告分析稱,北韓不斷尋找南韓防禦體系弱點並加快開發「主體武器」。圖為北韓領導人金正恩。 路透

報告說,北韓去年2月27日首次提出主體武器的概念,執政第五年的金正恩視察新型反戰車武器試射後表示,那是「符合朝鮮(北韓)現實的主體武器」。去年2月底左右,北韓全面啟動主體武器試驗,使主體武器地位變得更加重要,3月又提出「主體彈」、「主體核武裝」的說法。

金正恩時代的代表性主體武器有300毫米新型放射砲(KN-90)、新型反戰車武器、北極星1型和2型(KN-15)導彈、固體火箭、增強型飛毛腿ER導彈。研究員分析,北韓開發主體武器,旨在與部署「薩德」防禦系統的南韓進行選擇性的軍備競爭,改變軍事力量落後南韓的局面。

北韓最先公開的主體武器是「反戰車制導武器」,選在第四次核試驗後韓美兩軍公開協商部署「薩德」的時間點。2010年11月,北韓砲擊延坪島,發現砲兵的精密度和砲擊能力極差,因此又開發長距離和提高精確度的300毫米大口徑放射砲。

另外也有意見主張,北韓開發主體武器,是為了應對南韓針對朝鮮提出的3K計劃,即殺傷鏈(Kill Chain)、韓國型導彈防禦(KAMD)系統和大規模懲罰報復(KMPR)計劃。最典型的例子是去年6月北韓高角發射「舞水端」導彈,超過南韓型導彈防禦系統攔截範圍。北韓還針對可探測核武器並在30分鐘內進行打擊的「殺傷鏈,開發了難以被偵測、打擊的固體火箭和移動式發射台。

北韓最近生產的主體武器都具備精密、輕量、無人和智能化等特點。報告預測,北韓正在推進「反介入和區域阻絕」(A2AD)戰略,通過改良飛毛腿導彈、蘆洞導彈、北極星1型和2型導彈和開發新導彈,確保其可以運用於反艦彈道導彈(ASBM)系統,並研究將其與無人機結合。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