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來薪漲9千、房價多4百萬 貸款支出增5成 還適合購屋嗎?

2023/07/25 15:04
文/東森房屋行銷處經理  葉沛堯

眼看房價高高在上,很多口袋不深的購屋民眾都想說先等一等,等房價下跌或是手頭資金更充裕一些之後,再來做買房的打算。不過,回顧歷史的長河,這一想法似乎並沒有那麼容易實現。
 
東森房屋研究中心彙整央行及內政部資料發現,2008Q1的平均購屋總價約為758.6萬元,以當時五大行庫新承作房貸利率2.758%、3成自備款、20年期本息均攤型房貸試算,當時的購屋民眾,平均每月要負擔的房貸支出約為28811元,但到了今年Q1,平均購屋總價已經來到1187.1萬元,在同樣條件下,購屋民眾每月需要負擔的房貸支出高達41978元,與2008Q1相比,15年來平均每月房貸支出增加了將近5成。
 
15年前國人平均購屋總價約758.6萬元,每月房貸約2.8萬元,如今總價已來到1187.1萬元,房貸負擔增約4.2萬元。(圖/東森房屋提供)
 
薪水跟不上房價 越晚買越買不起
 
從上述數據中不難看出,「越晚越買不起房」的現象確實客觀存在,之所以會產生此種現象,根本原因其實是在於飆漲的房價與緩漲的薪水之間形成了強烈的落差。由主計總處資料顯示,從2008年到2023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僅從3.6萬元增加到4.5萬元、增加了區區不到1萬元,但與此同時,平均購屋總價卻飆漲了4、5百萬元,在薪水漲幅明顯跟不上房價漲幅的背景下,民眾的買房壓力必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愈發沉重。
 
再來說說很多民眾所期待的房價下跌,房價真的會下跌嗎?從短線來看會見到一些波動,但長期來說幅度應該有限。
 
房市幾度震盪 反轉飆漲遠超過跌幅
 
回顧台灣房市發展史,的確出現過幾次房市震蕩,就以最近的2014年前後那一波房市反轉來說,當時不少地區都有賠售的資訊傳出,不過從2019年開始,在中美貿易戰、台商回流、全球QE、通膨等因素的影響下,全台房市交易量能扶搖直上,短短兩三年時間的房價漲幅遠遠超過前一波房市反轉期間的下跌幅度。
 
台灣房市發展史上出現幾次震盪,近期則呈現2~3年間漲幅超過前一波下跌幅度。(示意圖/EBC地產王張琬聆攝)
 
近期雖然房市趨冷,交易量下滑,但從實務來看,大部分屋主和建商仍對價格相當堅持,那些品相良好、開價合理的物件更是市場上的搶手貨。
 
買對價格+剛性需求 都是最好進場時機
 
很多人都在等待所謂的「買房時機」,但筆者認為,只要「買對價格」且「有剛性需求」,任何時間都是最好的進場時機,只要購屋民眾已經準備好自備款,依然建議進場買房抗通膨。雖然央行連續升息,目前五大行庫新承作房貸利率已經突破2%,但與早期動輒10%以上的貸款利率相比,目前的房貸利率其實仍在低檔。
 
而且以往房市正熱的時候,很多優質物件還沒等到上架,就會被眼尖的民眾橫掃一空,而現在房市趨冷,投資客大量退場,購屋民眾有了更充裕的時間去仔細挑選。另外,現在的貸款形式也比早期更加多元,購屋民眾可以搭配青安貸款、房貸補貼等政策福利來減輕房貸壓力。
●以上言論不代表EBC地產王立場
(封面示意圖/EBC地產王 張琬聆攝)


延伸閱讀
台北買房千萬有找!3大社區搶手 最低總價420萬
高資產族轉向?這類不動產5年賣出771億元 業者:一天有多組帶看
嚴重中暑20分鐘恐致命 室內也危險!必學「省錢降溫4招」
差5天比鄰居貴62萬!他想去代銷門口抗議 網嘆:只能怪自己
交屋延遲怎麼辦?專家曝自保3招:建商還得賠你錢
得罪主委被盯上!他「後照鏡出格」遭罰房客也遭殃 律師說話了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