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挺普篩 減低社區感染壓力

2020/07/07 10:16
中國時報記者陳人齊/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各國紛紛布局解封後的防疫對策,但國內對於邊境管理仍然嚴格,台大公衛學院昨天再度呼籲政府實施邊境普篩,對此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也表示認同,認為一旦未來開放旅遊,台灣可考慮實施邊境普篩政策,否則社區感染的壓力將增加。
 
黃立民表示,接下來半年是台灣防疫的一大考驗,因為各國都開始開放旅遊,若政府持續按目前有症狀才採檢的步調進行,將漏掉許多無症狀或是早期感染者進入社區,但若每個入境者都實施PCR核酸檢測,就可抓出90%的感染者,相對的對社區壓力也會小的多。
 
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台灣可考慮實施邊境普篩政策,否則社區感染的壓力將增加。圖為1名剛入境的旅客正在採集檢體。(本報資料照片)
 
黃立民指出,政府目前因為沒有將入境普篩的機制納入,導致邊境開放的相當保守,因此只要冒然開放就會有問題,但若能將普篩機制放進去,我們對外開放就會比較有把握,雖然這要多花一點資源,但無論對國內經濟,或取得他國對我國檢驗量能的信任,都是有正面幫助。
 
至於台大公衛學院所提出的入境5天後普篩,黃立民則認為還可以再進行修正,建議篩檢完PCR後若能再做一次抗體檢測,效果會更好,但無論如何,當我國邊境一步步鬆綁開放,但卻仍維持有症狀者才進行採檢的策略,未來仍然會檔不住社區感染的發生。
 
中國附醫感染科醫師王任賢則認為,歐盟不開放台灣人入境,顯然是不相信我國內部零確診的疫情,因此政府不僅應要對入境者實施普篩,針對出境者也要進行篩檢,證明台灣幾無疫情,才有本錢與他國談判。
 
王任賢說,廣篩要篩陰性,因為只要能證明從台灣出境的人都是陰性,就能讓其他國家相信台灣內部社區是乾淨的,這樣再進行雙邊境開放談判時台灣才能有所本。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