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出火花!被女兒質詢 蘇貞昌點名「它」要硬起來

2019/03/16 09:10

聯合報 記者林河名/報導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接受民進黨立委蘇巧慧質詢,「父女同框」創下我國國會殿堂的首例。國內政壇「親戚檔」不少,但一方是中央民代、一方是政府高官,「當面質詢」的情況卻極為罕見。

對於被女兒質詢,蘇貞昌自稱是「地表最幸運的老爸」,「可以在最近距離看到自己女兒在國會表現,謝天謝地!」像這樣「幸運」的質詢雖不多見,但歷來不乏親屬分任立委及官員的例子。

 

陳其邁任立委 父陳哲男是府副秘書長

現任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與父親陳哲男都曾擔任總統府副秘書長。其中,陳哲男2000年5月20日至2004年5月19日擔任總統府副秘書長期間,陳其邁擔任立委。

總統府副秘書長雖會因立院審查總統府預算而備詢,可惜當年並未出現「陳其邁質詢陳哲男」的「父子同框」畫面。

 

立委鄭貴蓮曾對內政部長余政憲「書面質詢」

同樣是陳水扁執政時期,內政部長余政憲任內(2002年至2004年),妻子鄭貴蓮擔任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夫妻倆雖未出現質詢鏡頭,但國會曾留下「立委鄭貴蓮對內政部長余政憲書面質詢」的紀錄。

 

邱議瑩問政犀利 尚未與李永得「正面對決」

客委會主委李永得與民進黨立委邱議瑩,堪稱國內最知名的政壇夫妻檔之一。邱議瑩問政犀利,若能出現「邱議瑩質詢李永得」的畫面,想必精采可期。只是,邱議瑩至今尚未在立院與李永得「正面對決」。

不過,李永得到立法院備詢,經常面對其他立委開口閉口「邱議瑩有說…」的質詢內容,讓他哭笑不得,也算另類的「質詢」。

 

顧立雄從立委變官員 與王美花只能「共同備詢」

另一對政壇夫妻檔,是現任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與經濟部常務次長王美花。王美花在2016年由智慧財產局長升任經濟部次長,當時顧立雄還擔任民進黨不分區立委。

只是,顧立雄先轉任黨產會主委,後來又出掌金管會,從立委變成官員。當初錯過質詢機會,如今夫妻兩人已「同朝為官」,只有「共同備詢」的份了。

 

人生劇本不能偷看 蘇貞昌蘇巧慧父女同框

「院長好!」「巧慧委員好!」蘇巧慧與蘇貞昌昨天互相問好後,蘇巧慧質詢表示,2016年她第一次在立院質詢當時行政院長林全,曾說「我的父親曾站在對面(備詢台)」,沒想到今天父親會站在她對面備詢,「院長,人生的劇本不能偷看,你也應該沒想到會有今天這樣的場景吧?」

蘇貞昌說,「今天能站在這邊,面對蘇巧慧委員質詢,雖然我戒慎、努力,但我非常感謝國家、人民,跟你的選民支持,讓蘇巧慧進國會成真,而我是地表最幸運的老爸!」

蘇巧慧說,「今天與其說是一場質詢,不如說是一場在國會殿堂上的世代對話」。她特別爬梳這20年來、從蘇貞昌的世代到她的世代都有的問題,例如兩岸、能源及性別平等議題,「依舊無解」。

 

父女質詢是否適宜?有討論空間

雖然過去政壇的「親戚檔」多避免當面質詢,未能留下「同框」畫面,但有親屬關係的民代與官員是否適宜詢答,其實也有討論空間。

以蘇巧慧質詢蘇貞昌為例,有人認為,如果質詢太輕,形同「放水」,但若質詢太重,也有「逆倫」的風險,甚至,不論表現如何,都難逃被質疑「作秀」。

但從昨天來看,這對父女的詢答,其實也擦出些許「火花」。例如,蘇巧慧詢問:人民對政府有足夠的信任度嗎?蘇貞昌直言「沒有」。但當蘇巧慧引用調查資料,提到「中國是最被人民信任的國家」,蘇貞昌馬上表示「愈極權的國家,愈一言堂,在表象上也愈被信任,譬如剛剛完成的北韓的投票,投票率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當年在國民黨一黨專政的時候,也喊著蔣總統是民族救星、天天喊蔣總統萬歲」,「但現在愈自由、愈開放,言論愈能自由表達,政府的威權當然愈降低,才會不被信任」。

 

父女詢答仍有火花 蘇貞昌承諾做到最好

蘇巧慧則表示,政府若要讓人民信任,就不能隱匿資訊、行政調查不能敷衍、政策不能搖擺,「蘇院長能否保證在任內做到最好?」蘇貞昌則承諾,「我一定努力做到最好」。

被問到假訊息問題,蘇貞昌表示,「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應該硬起來,嚴格把關」。他也強調,政策不能搖擺,愈有一致性,愈能得到人民信任。

蘇貞昌還批評國民黨在兩岸、能源及性平方面,一直立場搖擺,民進黨始終堅定。他舉例說,與蘇巧慧就讀同一博士班的國民黨立委蔣萬安,先前認同蔡英文總統的「四個必須」,還被國民黨抨擊;前總統馬英九封存核四,現在又要重啟,誤了多少台灣人;民進黨堅持每個人都應公平受到保護,行政院推出同婚專法草案,國民黨立委卻提出反對的草案也要逕付二讀,「可見國民黨是保守落伍的」。

 

加油,我的爸爸! 問不完「回家再談」

儘管詢答出現火花,但終歸是父女。蘇貞昌強調,要與蘇巧慧一起努力,「讓政策不要變來變去」。最後蘇巧慧向蘇貞昌喊話:「加油,我的爸爸!」蘇貞昌則開心回應:「謝謝,妳的爸爸一定努力!」質詢結束,兩人下台前,立法院長蘇嘉全還說「請蘇院長跟蘇委員回家再談」,引起現場哄堂大笑。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