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打房錯在哪? 估價師曝3大關鍵

2016/08/04 06:30
好房網News記者賈蓉/整理報導
 
抑制台灣房地產價格飆升,政府把矛頭指向「持有成本」,卻被估價師打臉「擺錯重點」。估價師認為,多數台灣人就只持有1戶房子,收入沒有增加,卻要被多課好幾成的稅,實在不太合理,因為「不動產如果沒有收現金,不是資產,而是負債呀!」。
 
估價師張義權認為政府打房擺錯重點,「稅金的重點不該是持有」。(翻攝自數字台灣Youtube)
 
「台灣的房屋稅是怪胎!」台灣大華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所長張義權在年代新聞《數字台灣》中表示,政府為了抑平房價飆漲,從「持有成本」開始進行改革,期待藉此降低民眾的「炒房」意願,但是這樣的邏輯對於估價師來說,卻是行不通的。
 
張義權分析,對於估價師而言,一個人在多年前買下500萬元的房產,房屋稅為3千元,多年後房子漲價到2千萬元,政府就就認為稅金應該也要乘以4,卻忽略了台灣有6、7成的民眾只有1間房子的事實。
 
張義權認為,許多屋主的收入沒有增加,甚至已經退休了,卻要被多課高額的稅金,這樣的狀況並不太合理。以估價師的觀點來說,政府課稅應該著重「現金流」,房子有賺錢才課稅,單純持有者應該只要支付管理的稅金即可,「政府不該把稅金重點擺在持有」
 
張義權更進一步表示,「一間不動產如果沒有收現金,那它不是資產,而是負債」,因此這方面的稅應該要「從輕」才對,「若我有賺錢,你再跟我課稅,這才是國際估價的財經主流」。
 
對此,內政部次長花敬群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說明,其實台灣的房屋稅、地價稅基長期偏低,特別是房屋稅的計算基礎,過去30多年來幾乎沒有調整,因此計畫讓稅基慢慢接近合理的市價,對於一般民眾而言,增加的稅金只有幾百元~千元左右,「對絕大多數的人衝擊不大」。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