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躍升海綿都市典範
2017/07/01 09:22
郭韋綺/高雄報導
因氣候變遷劇烈導致降雨量破表,排水系統超過負荷,雨水來不及宣洩常造成淹水,使得治水成為當今迫切議題,高雄市以蓄洪的概念興建18座滯洪池,總滯洪量可達527多萬噸,幾次的大雨考驗下都發揮防洪功效,有效解決水患,讓港都不僅止於宜居城市,更躍升為海綿都市典範。
岡山區B區滯洪池在大雨時發揮蓄洪功效(郭韋綺攝)
下大雨不怕淹水
目前高市除把蓮池潭、金獅湖、澄清湖、觀音湖、美濃湖納入滯洪池空間,另有三民區本和、本安、寶業里南池北池、前鋒仔、鳳山圳、山仔頂溝、台泥廠區生態滯洪池,以及近年增建的岡山A、B區和永安滯洪池陸續啟用,年底前還要增加仁武八卦滯洪公園、三民十全滯洪池。過去岡山區白米、劉厝居民聽到雨聲就怕,如今因蓋了滯洪池,終於擺脫淹水夢魘。
白米里長王登凱說,滯洪池沒蓋之前,大雨一來,典寶溪就潰堤,岡山、橋頭、梓官區汪洋一片,家具要往2樓搬,有居民為省麻煩,乾脆1樓空著,「蓋好以後,就不曾再淹水」。
連水雉也來作客
他說,滯洪池除了接雨水,水中魚蝦貝類也很豐富,讓居民多了採捕野味樂趣,也引來大批候鳥棲息,連保育類的水雉都來作客,周邊又有環池步道,成為民眾假日親水休閒的好去處。
「阮嘛嘜大蓄水池」,去年梅姬颱風暴雨來襲,造成橋頭區筆秀里、芋寮里淹水及膝,為此居民紛紛請命,希望加速典寶溪D區滯洪池工程,滯洪池儼然是遠離水患的代名詞。
魚塭可當蓄水池
高雄大學土木工程副教授吳明淏指出,受極端氣候影響,台灣數小時內可以降下1、200毫米雨量規模,他當然贊成增加滯洪空間,更鼓勵滯洪池「民間化」,例如永安區養殖魚塭,提前洩水,可充當臨時滯洪池,防洪救災大家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