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育兒津貼催生第3胎 兒盟:應從第2胎就加碼

2018/05/17 16:30

聯合報 記者林良齊╱即時報導

行政院昨天公布新的「幼兒教育及照顧政策」,祭出包括「擴大公共教保服務量」、「建置準公共化教保服務機制」、「擴大發放育兒津貼」等3項政策,宣稱將藉此改善台灣日益嚴峻的少子化問題。

對此,政府公開宣示將擴大公立、公私協力及非營利園所的托育服務供給,兒福聯盟給予肯定,但對於育兒津貼新制及準公共化教保服務機制,他們認為,長期以來,中央的育兒經濟支持政策,會因幼兒送托對象、照顧方式不同,而有差別待遇,領取的資格條件十分複雜,金額也不一致,被家長詬病已久,兒盟多年來也不斷建議中央應儘速整合。目前國人對生第2胎已裹足不前,育兒津貼卻只加碼催生第3胎,「政府的神邏輯堪慮?」

為改善台灣日益嚴峻的少子化問題,行政院公布3項新政策。 聯合報系資料照

而針對準公共化幼兒園,兒盟則說,行政院提出的準公共化教保服務機制,看似彌補了目前政府對養育2歲以上、5歲以下幼兒的家庭,未給予補助的缺口,但對於如何「確保準公共化教保服務品質」,行政院並未具體說明。包括誘因不明,究竟有多少私幼、私托業者及保母願意加入?準公共化教保服務的管理強度,完全比照非營利幼兒園的標準嗎?

兒盟也建議,對於現行2歲以下育兒津貼及托育補助多頭馬車的亂象,政府應優先解決並予整合,避免因幼兒送托對象、照顧方式不同,而有差別待遇;為提高鼓勵生育的效果,育兒津貼應改從第2胎開始加碼,並逐胎增加發放額度;在服務品質控管機制未完善之前,不宜貿然實施準公共化教保服務新政策;為提升教保服務品質、改善教保人員勞動條件,政府應調降托嬰中心的照顧人力比為1:4,幼兒園2到3歲、3到6歲的師生比,亦應研議下修。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