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 真的不簡單

2014/05/16 18:06

文/Joel Fukuzawa

今天聽到了一位大人物說了一句:「早期旅行社禁設一樓門面,還兼拉皮條,觀感很差,他小時候沒有旅遊,只有遠足,過夜要搭帳篷露營,是非常刻苦的,沒什麼品質可言。現在旅遊產業非常興盛,人人渴望旅行,旅遊的品質與日俱進。」才發現,原來大人物們已經好久好久沒有去露營了。

台灣露營的發展,在解除戒嚴之前,的確如大人物所說的一樣,搭帳棚露營,非常刻苦。但是,這個「刻苦」不是必然,而是被刻意的營造。

怎麼說呢?大家可以想一下,在戒嚴時期,三五人群,帶著帳棚、斧頭、柴刀、營火跑到山林裡頭,你們覺得會是怎麼樣的景象。(笑)所以,那段期間,台灣的露營機構,不外乎就是童軍團、救國團以及YMCA這些機構。這些與青年學子們,息息相關的組織,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鍛鍊學子們,強健的體魄,這麼一來,不克苦耐勞,怎麼算得了是鍛鍊呢。

也因為這樣的關係,「露營」在我們這一輩人的心目中,就是一種身體的修行與磨練,竹筒飯、童軍結、野外求生,反而少了旅遊、戶外休閒的輕鬆氣氛。

只是,真正的露營,應該是一種把「家」搬到風景畫中的概念。而在家裡,應該就是最輕鬆、自在,享受回歸大自然的舒適感覺。在國外,一些露營友們,提倡一種「Leave with no trace (離開時,沒有破壞、不留痕跡)」的概念,其實就是把自然也當成自己家裡的一部分。不會有誰會希望把家弄得亂七八糟,髒亂不堪吧。

當然,相同的概念。既然是一個「家」。就希望這個「家」可以睡得舒服、吃得豐盛、過得舒適。所以從帳棚、營具以及食物,都該一一講究,都該用心的準備。住的營帳,裡頭沒有溫暖的床與被窩,怎麼能吸引人呢?吃的食物,雖不講究山珍海味,但是營養、有機卻是對於家人的保護啊。這麼看起來,露營又怎麼會是個刻苦而且沒有生活品質的活動呢?

現在,這種露營模式,有人給了一個名詞叫做「Glamping」或是「Beautiful Camping」如果真的要幫它取個名字,或許可以叫做「風尚露營」。風尚露營,強調的不僅是物質上的舒適,更是精神上面的放鬆。這樣的露營活動,一定會選擇在一個有著好山好水,水土保持完善的營地,在營地裡,標準的衛浴設備、冰箱冷凍櫃,是少不了的。

美麗的山林樹木、蟲鳴鳥叫,是必備的環境。這樣的營地,平常需要整理經營,但是卻又不同於民宿般的,必須大興土木與自然爭搶一席之地,來得是客人,就該有客人對於大地主人應有的尊重,如此大地主人也才會回饋更美好的事物給懂事的客人們。

不僅如此,在營地附近的農家,生產出來的蔬菜水果、雞鴨魚肉,產量雖少,但是提供給營地的課人們卻早已經綽綽有餘。因為風尚露營,所產生的產業鏈,在無形之中,與大地結為一體。而且是一種正面能量的互動,所以怎麼可能是「沒有什麼品質」可言呢?

整體來說,台灣的自然環境,實在有鼓勵「風尚露營」的本錢。與大自然修好,回歸有機小農產業,重新檢視山林植木政策,甚至讓孩子們離開電子產品,讓雙腳踏在溫暖的大地上,尋找自然與人們之間的正向互動,而家,不就該是自然美麗風景中的一塊拼圖嗎?

更多文章

Joel Fukuzawa的其他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