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江水資中心不設綠電 北市府挨批
2021/08/05 09:56
聯合報記者楊正海/台北報導
台北市衛工處計畫在北市濱江街興建濱江水資源再生中心,4日舉行第一次環評會議。委員原建議市府建置光電、水力風電設施,但在簡報中,市府認為未達效益,也不打算購買綠電來代替,挨批違反北市綠建築自治條例。衛工處表示,因水資源中心位於機場航道,擔心反光,無法設太陽能板,但會評估有無替代方案。
台北市政府經評估至民國121年,汙水量達每日95.73萬噸,已經超過北市現有內湖及迪化2座汙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能量,若濱江水資源再生中心新建完成,除滿足北市基本汙水處理需求,也提供再生水作為多元供水來源。
台北市衛工處計畫在北市濱江街興建濱江水資源再生中心,4日舉行第一次環評會議。模擬圖/台北市政府提供
審查委員李育明指出,開發單位不打算設置綠電,但北市的綠建築自治條例,建築面積達1千平方公尺者,應於屋頂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沒想到自己做的工程卻可以排除自治條例。
審查會主席林鎮洋則說,外界對「再生水」有很多期待,但簡報中卻看不見,應該要有「輔助水」的概念,特別是乾旱時。另外,北市既有兩座公共汙水廠,氨氮排放限值為75mg/L,但這只是達標而已,未來環保署的期待值是10mg/L,做為首都,應該要求更嚴格。
也有委員說,濱江廠在松山機場旁,飛機起降恐把臭氣帶起來,簡報中的異味即時監測,但設備是什麼?同時,排放水的放流點在大佳河濱公園,能不能在下游的新生公園,否則可能會影響大佳河濱公園的活動。
環保局表示,會請開發單位在2個月內,補充修正,包括基隆河水質影響應再加強模擬評估、再生水使用量及使用用途、再生能源的規畫。委員會也提附帶建議,將加嚴既有公共汙水廠放流水質氨氮排放標準至10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