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下滑比你想得快

2022/03/27 09:09
工商時報/于國欽
 
15歲以上民間人口,是勞動市場統計的基礎,這些人口可分為勞動力、非勞動力,前者是在勞動市場的工作者(就業)或尋職者(失業),後者是求學、料理家務或退休,並不在勞動市場裡。失業和非勞動力雖同樣沒工作,但前者有尋職,後者沒有。
 
我國人口於109年1月升至2,360.4萬人的高峰後下滑,至111年2月降至2,331.9萬。影響所及,15歲以上民間人口於109年12月達高峰2,023.6萬人,隨後逐月下滑,111年2月已降至2,009.9萬人,而勞動力同期間也由1,196.7萬人降至1,189.3萬人。
 
 

 

人口下滑比你想得快。圖/中時資料照片

 

 
多數人都以為就業減少,失業就會上升。這邏輯看似合理,其實不然,日前就出現一個例子,今年前兩個月台灣就業人口較上年同期大減5.5萬,然而失業人口非但沒升高,也減1萬,失業率還創下近21年同期最低。
 
就業大減而失業率創新低,聽起來很荒謬,卻是事實,何以會如此呢?原因就在人口出現重大變化。近兩年台灣人口負成長,以致勞動力也減少了,以前職場上粥少僧多,如今粥雖然沒變多,但僧少了很多,因此成為失業者的機率也就降低了,這就是為什麼如今就業人數少了,失業率還能創下21年新低的原因。
 
以過去20年的資料觀察,91年~100年由於我國人口穩定成長,15歲以上民間人口每年增加20萬人,扣除求學、料理家務,每年新增勞動力高達14萬人之多,在這一時期,老僧分粥已然不足,每年還有新僧絡繹於途,粥少僧多,失業率自然屢創新高。
 
惟近五年(106年~110年)隨著人口出現負成長,15歲以上民間人口每年增幅已不及6萬,尤有甚者,今年前兩個月民間人口較去年同期非但沒增加,反而大減12萬人,僧多粥少困境大獲紓解,僧少了這麼多,分不到粥的人自然也就少了。
 
從總體經濟而言,失業率取決於產業發展、景氣循環,但長期而言也取決於人口的結構,人口變化影響勞動市場甚深,過去20年台灣勞動市場可分為三個時期,以僧多粥少為喻,第一個時期(91年~100年)是僧很多,競爭者眾,失業率較高,大約是4.5%;第二個時期(101年~109年)是僧略多,競爭者少了,失業率也緩了,大約是4.1%;第三個時期(110年~111年)是僧減少,在這個情況下,儘管就業人數減少,失業率仍得以持續降低,今年前兩個月已降至3.6%。
 
台灣人口自109年初達到2,360萬人高峰以後,兩年來已減少近30萬人,總人口減少,15歲以上民間人口自然會跟著下滑,一年來15歲以上民間人口已減了12萬,這個人口的變化正在牽引著勞動市場的所有統計數據,如何解讀自須小心。
 
這些年出生人數愈來愈少,民間人口、勞動力未來不但會逐年下滑,而且下滑速度會愈來愈快,這意味著人口負成長這項因素在未來二、三十年將繼續影響勞動市場,我們所看到的失業率,和過去的失業率已有本質上的不同,自不可等量齊觀。
 
這也就是何以年初失業率表現如此之好,主計總處卻僅定調為「穩定」,而未予大書特書的原因,如前所言,實在是因為人口負成長已改變了勞動市場的本質。話說回來,失業率創了20多年新低,主計總處要吹個小牛也是可以的,反正多數人也不明白其中的奧妙,但主計總處並沒有這麼做,這對於政府統計公信力有莫大的助益,值得肯定。
 
人口負成長正在台灣進行一場寧靜革命,其影響雖緩而巨,波及面無所不在,有著不可逆的破壞力,卻少有明白者,若不未雨綢繆恐將時不我予。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