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院不收賠錢病人 全卡急診
記者鄭郁蓁/台北報導
急診分流醫療實施三個月就破功,醫療團體認為,政府沒有相關配套、沒有徹底解決大醫院不收「賠錢病人」的惡習、忽視病人需求,只想以漲價來防堵民眾到急診看病,「懲罰輕症病人來解決急診室壓力,根本是緣木求魚」,政策無效是預料中的事。
急診分流醫療實施三個月就破功。圖為示意圖(好房News記者林美欣攝影)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急診室擁擠主因和九大醫院不願意收「賠錢的病人」有關,事實上急診室擠是因「重症病人等不到床位」,輕症患者即使瞬間湧進醫院,一下就能消化完畢,在病床上的都是極重症患者。
政府不思如何管理醫療體系,卻以調漲費用,懲罰輕症病人方式來解決急診室壓力,無異緣木求魚。滕西華指出,很多重症病人,一開始症狀都是「輕度」表現,胸悶、頭痛、肚子痛等症狀,輕則是腹膜炎,重則可能是腦出血或是心肌梗塞,病人自己根本不清楚病情,怎能要求病人「自我分類」;且即使一開始是輕症,但醫生放人回家後,病徵急轉直下變成重症的例子也在所多聞,要求醫療人員以檢傷分類作為判斷,是創造不利醫療體系的政策,為難第一現醫療人員。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朱顯光直言,過去健保就曾調漲兩次部分負擔,想防止民眾「逛醫院」,結果每次都前兩個月有效,不到半年就「打回原型」,正因政府「治水」只會「圍堵」,拿不出健全的配套來「分流」,忽略民眾遇到流感、或是家中有老人或幼兒等緊急需求,最後「洪水爆發」是意料中。
事實上,朱顯光指出,健保署有「社區醫療群家醫計畫」,讓民眾在連續假日或是周末需要時,可先撥打24小時免付費電話,由中小型醫院和社區醫院的醫療團隊人員先做電話諮詢,判斷是否該去急診。美國還有app配合,相當成熟,但我們卻停留在試辦階段,配套有跟沒有一樣。
目前因應一例一休,假日醫療院所開診率僅兩成,朱顯光建議,健保署可讓醫療院所以「輪值」的方式開診,讓民眾掌握休假日哪些診所看小兒科,哪些看外科等,並把調漲的部分負擔專款專用於輪值的診所加班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