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房價變成新民怨!贊成政府動用刑法 抑制投機炒房歪風
2022/01/18 14:58
文/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黃丙喜
當前的房價飆漲已經成為全台庶民之痛,不但青年族群紛紛被躺平了,大學教授們也同意「宅」應是今年的代表字,並籲請政府應該中央和地方聯手打擊投機炒作行為,同時善用公有地等公共資源,加速興建社會住宅,有效落實高喊了多年的居住正義。
根據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委託趨勢民調進行的「六都房價與居住正義」調查,針對房價合理性部份,有67%的受訪民眾對於居住縣市的房價感到不合理;58.9%,認為政府最能有效抑制房價的措施為「禁止炒作行為」;63.8%,贊成政府動用刑法來抑制房地產的投機炒房。
此項調查之有效樣本為1070人,訪問對象為居住六都且年滿20歲的一般民眾,採用電話調查方式,以分層比例隨機抽樣進行,抽樣誤差在95%的信心水準下正負3%,訪問日期為110年12月29日到12月31日。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對此一民調報告,並請全台大學教授發表看法。
對此上述民意,中興大學法律專業學院院長李惠宗說:「聯合國有關住房公約,把住房視為人身的固有尊嚴,同意政府禁止將居家用房商品化,也對住房最高持有數採取限制。政府對利用人頭購買住宅、一次性購買數件住宅、預售屋轉手賺取差價,都應加以管制,並立法處罰。」台大法律系兼任教授蔡茂寅指出,政府擬採法律管制來打擊房地產炒作,符合法律的正當性和社會的公義性,抨擊它違憲,言之過早,也太過武斷。
房價過高顯然已經嚴重影響到民眾的購買意願。有關購屋意願的調查顯示,有40.2%的民眾表示在未來十年內不會考慮在台灣買房,主要原因為「房價太高」(47.8%)、「沒有需求」(36.6%)、「沒有錢」(13.9%)。台灣科技大學科管所教授劉華美說,今年台灣的民意可以「宅」字來代表,一是顯示新冠疫情後「宅經濟」的興起,一是房價高漲確實己成了大部分民眾不可承受之重,政府對於法人購買房地產,又快速謀利的行為,不能不加以限制。
而經此一民意調查的交叉分析發現,其中以臺北市的民眾對於當地房價感到不合理的比率高於另外五都,而高雄市的民眾對於當地房價合理性則保持正向評價。六都民眾對於房價不滿比率分別為:台北市,76.3%;新北市,72.3%;桃園市,70.3%;台中市,69.3%;台南市,62%;高雄市,52.2%。高雄大學政治法律系教授廖義銘對此強調,房地產市場有它地域的特性,政府打炒房的政策固然正確,但也要充分考量地方發展的需求和差異性,不能全部一體通用。文化大學商研所長顏敏仁指出,六都民眾對房價不滿指數都超過,顯示房價過高己成民眾之怨,政府要行大於言,扼止不當炒作,也要針對青年族群的需求,加強只租不售社宅的供應。
全台房屋愈蓋愈高、空房愈來愈多、自有率也愈來愈高,但房價卻愈來愈不合理,面對台灣房地產偏離市場的「四高」畸形現象,政府應該如何當機立斷拿出對策?針對抑制房價措施的調查顯示,民眾認為在政府的《禁止預售屋及新建成屋換屋轉售修正草案》中,真正能抑制房價的措施主要為「禁止炒作行為」(58.9%)、「管制私法人購屋」(56.7%)、「限制換約轉售」(48.2%) 。
這項民調中特別值得政府重視的是,有63.8%民眾贊成「政府為了抑制炒房,用刑法的方式全面限制預售屋或新成屋的換約轉售,並對炒房造成市場恐慌和交易不安者,處以三年以下徒刑併科罰金」。中原大學財經法教授陳櫻琴對此表示,政府採刑法打擊房市不當炒作確實有其政策必要,特別是德國經濟刑法對於不當炒作價格之重利罪,值得引用。
而民眾認為能抑制房價上漲的措施有那些呢?主要為「強化預售屋稽查」(61.6%)、「房屋實價登錄2.0」(60.1%)、「房地合一稅2.0」(57.9%)、「選擇性信用管制」(51.9%)、「限縮建築融資貸款」(49.8%)。台北商業大學會計資訊系兼任教授張藏文贊成實假登錄的虛假和刑事責任連結,但他強調這一法制要產生有效的打擊,要內政部、公平會、金管會、財政部等和中央、地方更多跨線的整合,地政機關對於告發書狀和事實查核能力也要加強。
房價高漲和薪資凍漲是青年族群之痛,也是造成近年來少子化的主因。針對解決青年住房問題, 民眾認為能實現居住正義、解決年輕族群住房問題的措施,主要為「加碼青年購屋優惠貸款」(32.2%)、「政府興建社會住宅出售」(25.7%)、「社會住宅只租不售」(21.3%)、「提供租屋租金補貼」(11.9%)等。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系教授蔡鐘慶強調,健全的住宅政策要棒子和胡蘿蔔並進,都更和社宅推行多年,成效未達預期,政府應多增強容積、融資和稅賦優惠,獎勵民間踴躍參與此類具公益性的建築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