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前「社宅風」能否兌現? 專家:想推動還有3大關鍵

2014/12/15 16:43
好房網News記者曾威智/整理報導
 
為爭取年輕族群認同,選前不少候選人相繼端出「社會住宅」的牛肉政見,隨著選舉結果塵埃落定後,這些政見也成了外界關注能否兌現的承諾,然而社會住宅能否順利推動,專家認為有3大關鍵,像是公有地的釋出、可持續挹注社會住宅營運的財源,以及專門主導社會住宅的管理機構。
 
社會住宅未來能否順利推動?專家指出,土地、財源和管理機構都是其中關鍵。圖為永和秀朗派出所的青年社會住宅。(好房網News記者陳韋帆/攝影)
 
 
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彭揚凱在蘋果日報專欄指出,由於國內租屋市場發展尚未成熟,對於用租金補貼讓房東願意提供較低租金且合於居住品質住宅的作法,他充滿質疑,建議政府以公有地釋出作為興建社會宅,才是解決之道。至於興建社會宅的「財源」,他提出「取之於地產、用之於社宅」,作法包括調整房屋稅、土地稅等偏低稅基,或是善用容積獎勵回饋等。
 
彭揚凱說,以目前不動產市場環境來看,若要求以獲利為目的建商投入社會宅管理,幾乎是不太可能,建議向日、韓等國學習,設立獨立的專責機構,或是比照捷運管理經驗,成立供地方政府跨區域共享的「社會住宅公司」負責管理。
 
然而,受限於北市大面積素地日漸稀少,學者對於興建社會住宅卻有不同看法,淡江大學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在公視新聞提到,若以10年要興建34000戶社會宅為例,1年就要蓋出3400戶,如果1個工地能蓋到100戶,34000戶等於需要34個工地,台北市恐怕沒有那麼多的土地資源,而租金補貼或房貸利息補貼可先讓現有的房子做充分利用,下一步才開始蓋合宜住宅、社會住宅。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