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養老夯 專家提醒5點停看聽
2016/11/05 11:36
好房網News記者蔡孟穎/整理報導
以房養老越來越夯,商業型的以房養老門檻也逐漸下降,拿房子向銀行貸款換生活費,過去也曾有九旬老翁月領9萬的例子,看似划算的交易,有人則認為真的有這麼「好康」的事嗎?有專家點出5大細節,提醒民眾小心魔鬼。
以房養老細節多,專家認為仍有不少問題需要克服,才能更容易推動(圖/好房資料中心)
華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深植人心,不少人花上大半輩子的薪水買了一間房子、繳清了貸款,但老年時,卻發現手上只剩下房子,為了不增添子女壓力,許多民眾開始考慮以房養老,但就有網友認為,銀行是以營利為目的,不可能做賠本生意,若選擇公益型,更是對政府沒有信心,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在商業週刊撰文表示,以房養老政策在國外實施多年,現在在台灣也越來越為人熟知,因此有關以防養老的5件事,不能不知道。
1.淪都市人專利:銀行辦商業型以房養老,不會做賠本生意,為了營利,可能不會接受房產價值較低的申請,如果房子是位在偏鄉或蛋殼區,就算通過申請,每月領到的生活費可能也和都市有很大的「城鄉差距」。
2.利息變高:以房養老又稱「逆向抵押房貸」,一樣須付利息,由於銀行要承擔利率風險,會從以房養老者每月實領現金中,扣除一筆利息,一旦利率提高,每月實領金額就越少。
3.條件嚴苛:政府推動的公益型以房養老條件嚴苛,在房價、申請人資格上條件多,過去審核通過人數少,且台灣人越活越長壽,政府編列的預算也難以負擔,變成難以推動的主要原因。
4.房屋價值:房價會隨景氣變動,難以推估未來房市走向,房屋價值多少,銀行和申請人的認知可能會有落差,銀行貸款成數上限也只願意提高到7成,因此會有民眾認為並不划算。
5.壽命長短:台灣人口平均壽命越來越長,目前商業型以房養老都有訂定到期日,並非終身給付,如果貸款人壽命餘年較長,領取的貸款金額超過房價,房產就可能會遭到拍賣,不僅無家可歸,每月領取的養老金也會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