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籠中元祭豎燈篙 明晚燈光秀
2014/08/07 11:13
記者許瀚分/基隆報導
雞籠中元祭主普林姓宗親會昨天上午舉行「豎燈篙」儀式,宗親會成員從南投竹山取回的竹子,分別豎在主普壇及慶安宮,以昭告「好兄弟」前來領受陽間施食。明晚7點主普壇將舉行開燈放彩儀式,晚上6點會先有一連串的表演節目,7點準時點燈,並會有長達3分鐘的燈光秀。
林姓宗親會成員跟著法師拜請三官大帝。(記者許瀚分攝影)
昨天農曆7月11日,林姓宗親會成員一早在基隆中正公園主普壇前舉行豎燈篙儀式,宗親會成員跟著法師拜請三官大帝,隨後升起天篙上的天燈及天旛,但因繩子纏繞在一起,宗親會成員花了一點時間解繩後,順利將旗幟升至竹篙的一半高。
接著宗親會象徵性的升起地篙上的七星燈及地旛,隨後又降下。緊接著一行人轉往慶安宮同樣豎起燈篙。
台灣鄉土文史教育家藍德俊表示,面對主普壇右前方的竹子稱作「天篙」,是用來昭告神明,陽間將舉辦普度,恭請三界神祇前來監督、賜福信眾;面對主普壇左前方的竹子稱為「地篙」,是召請陰界的「好兄弟」前來接受超薦及施食。
藍德俊說,一般而言「燈篙」的竹子種類為青竹,因青竹底部大,高度夠,長得又直又穩,而燈篙的長度至少需要3丈6尺,約3層樓高,越高就越有誠意。為採集竹子,林姓宗親會6月時還遠赴南投採集竹子。
藍德俊指出,從燈篙豎起後到農曆7月15日中元普度當天,天篙和地篙會輪流升降,白天升天篙,晚上升地篙,直到普度「跳鍾馗」結束後,燈篙才會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