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規模5.7餘震 氣象局:有助地震衰減

2018/02/08 17:05

記者雷光涵/台北報導

昨天深夜11時21分在東部外海發生規模5.7的地震,是2月6日花蓮強震至今規模最大的餘震。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代主任陳國昌今天表示,能量釋放緩慢過程中,偶有大規模餘震,對地震衰減有好處,規模5.7釋放的能量,等於32次規模4.7、等於近千次規模3.7的餘震能量。

昨天深夜11時21分在東部外海發生規模5.7的地震,是0206花蓮強震至今規模最大的餘震。圖/氣象局提供

截至今天上午11時為止,花蓮強震不含95次前震及主震,累積發生220次餘震,包括32次顯著有感地震。陳國昌表示,氣象局只發布民眾真的有感受的餘震,多是規模3.5以上,小於此規模的餘震數量,通常是發布數據的10倍。昨天近午夜的強烈餘震,花蓮市、宜蘭南澳及南投合歡山最大震度達4級。地震序列在衰減過程中,不是一般人想像必定從規模5降至4、3,應力調整過程中,為達平衡偶爾會有較大的餘震,只要次數在預期範圍內就不必擔心。

他說,這次地震衰減確實比較慢,但震源機制為破碎帶的能量釋放,過程中偶有大規模餘震或規模4.5以上的中型餘震,以能量釋放的角度而言,偶出現規模大一點的餘震,不見得是壞事。

上午8時54分在花蓮縣吉安鄉與秀林鄉,同時發生規模4.8與4.6的地震,吉安鄉的地震為花蓮縣鹽竂帶來6級震度、花蓮市5級。陳國昌表示,在餘震密集區的外圍,常有孕震的地質構造存在,有時候也會累積地震的潛勢,他們不認為是地震在往內陸移。

他說,如果這些序列一直在搖,外圍的地質構造潛勢,會被引發釋放出來,初步會當做這個系列餘震。

除非餘震構造大,後續又發生很大的地震,才會視為另一個系列。未來兩周餘震會相當頻繁,從一開始發布每天30到40個餘震,昨天已降至十幾個,未來會慢慢減少,但要等到好幾天發生一次餘震,可能要一個月左右。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