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打流感疫苗?醫生破解三迷思  

2018/10/17 17:09

聯合報 記者蔡容喬╱即時報導

流感疫苗本周開打,各醫療院所陸續湧入施打民眾,官方統計,往年施打公費疫苗的族群,以50歲至64歲間意願最低,接種率僅2成。醫師表示,不少民眾對公費疫苗仍有似是而非的迷思,包括:疫苗打了還是會感冒、一旦沒每年打更易重感冒,且若感染B型病毒就「白打」等等。醫師強調,打疫苗仍是唯一可預防流感的方式,這些錯誤觀念都須一一釐清。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內科醫師巫慶仁表示,開打第一天就有一名55歲的劉先生上門,自述雖50歲就符合資格,卻因聽別人說打疫苗副作用大,整整5年不敢打,直到聽說鄰居得流感重症,病情嚴重,才警覺還是該打個疫苗做好防護。

高雄市衛生局統計,對公費流感疫苗接受度較高的為65歲以上高齡族群和在學學生,但50至64歲也是高風險族群,施打率卻僅2成。圖/聯合新聞網

巫慶仁說,臨床上的確遇過有人打完疫苗後,出現發燒、起疹或類似重感冒的症狀,但都屬於極少數的過敏反應,與個人體質有關;且打完流感疫苗後,因為預防的是「流感病毒」,還是會得到一般小感冒;尤其疫苗隨時間保護力降低,今年打完明年沒打,還是有可能遭感染。

巫慶仁說,近幾年統計發現,對抗流感的克流感抗病毒藥物已產生約1到2%的抗藥性,與其得了流感再來使用藥物,不如先打流感疫苗預防,對健康成年人約有7到9成的保護效果,對老年人則減少5到6成的嚴重併發症,並可減少死亡率達8成。

此外,在三價或四價疫苗的選擇上,巫慶仁表示,今年WHO(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民眾施打四價疫苗,因為其成分比政府目前提供的三價公費疫苗多了一個B型病毒株,防護力較高,但須自費;不過不論選擇三價或四價,都可大幅減少流感併發重症的機率。

高雄市衛生局表示,願意主動施打流感疫苗族群,以65歲以上高齡族群、重大傷病者及在學學生為主,有5到8成接種率;學齡前幼兒因家長考量多,接種率約7成,也還有進步空間,不過開打3天以來,高市已有6萬多人接種,明顯較往年踴躍。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