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新能源發電商機大

2017/05/14 12:03

文/賴至巧、劉永祥

夏季供電吃緊,開發多元電力為當務之急。台灣每年產生200萬噸廚餘,一年就能堆出一座101大樓。專家評估,全台廚餘、畜牧廢水等有機廢棄物加總產生的沼氣發電量,可供20萬家戶一年用電。在環保署補助下,台北、桃園、台中、宜蘭等縣市躍躍欲試,爭搶廚餘發電商機。

台灣每年廚餘約200萬噸,一年就能堆出一座101大樓。透過最新技術,廚餘可用來發電,圖為小學生享用營養午餐。(本報資料照片)

沼氣發電 年供20萬戶

台灣的養豬規模近年來持續萎縮,嚴重衝擊廚餘回收後的消化能力。環保署統計顯示,2016年家戶廚餘回收量為57萬多公噸,約六成五用於養豬,三成五送往堆肥。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總經理陳文卿指出,環保署過去曾補助堆肥場「設備」,但後續維護不易且因臭味屢遭民眾反彈,廚餘回收卡關,「必須為廚餘尋找飼料化、肥料化之外的第三條路:能源化」,因此設置生質能廠有其急迫性。

依陳文卿估算,「全台廚餘、汙泥、豬糞以及垃圾掩埋場和廢水處理廠的沼氣發電潛勢,一年約可發7億3000萬度電,以去年全國每戶每月平均用電303度計算,可供約20萬戶整年使用,潛力不容小覷。」

供電又環保 一舉數得

廚餘經厭氧發酵後會釋出甲烷作沼氣發電,一座日處理量200公噸的廚餘生質能廠粗估一年能發1000萬度電。

廚餘發電一方面紓解供電吃緊壓力,另方面減少垃圾掩埋場需求,降低環境汙染,一舉數得。

陳文卿指出,每天清運的垃圾中,廚餘含量約4成,且逐年增長;過去5年,台灣每年平均產生201萬噸廚餘,其中有6成實際上混在垃圾丟掉。另外果菜市場的廢棄物是委由民間業者清運,多送至焚化廠。

生質能廠 4縣市爭取

台灣廚餘發電一直乏人問津。環保署這次規畫6年內編列18億元補助三座廚餘生質能廠完成,目標年處理量共約18萬噸廚餘、3200萬度發電量,包括台北、桃園、台中、宜蘭已積極規畫。

在各縣市中,台北市最積極,計畫投資10億元興建日處理量200公噸的生質能廠,預計每年可發1188萬度電。去年台北市回收家戶廚餘6萬多噸,北市環保局副局長蔡玲儀指出,堆肥廚餘委外處理費用每公噸達1700元,若將電廠興建成本、操作成本及售電所得計入,每噸廚餘處理費用將降至1025元。

桃園市擬在觀音環保科技園區新焚化廠增設厭氧發酵功能,預估日處理量為250公噸,一年可發1000萬度電,最快將在2020年運轉。目前桃園每日回收家戶廚餘70公噸,未來會連同過期食品、事業廢棄物及其他有機廢棄物一起處理。

宜蘭縣則計畫在壯圍鄉既有汙水處理廠增設厭氧發酵廠,料源為全縣的廚餘、豬糞尿和布袋蓮。台中市則計畫將閒置近10年的外埔堆肥廠轉型,廚餘生質能預估一年可發540萬度電,另外收集鄰近地區的農作稻稈,預估一年發電量為5000萬度,同時解決稻草露天燃燒的空汙問題。

商機很龐大 也有挑戰

廚餘發電帶來龐大商機,但也有許多挑戰。宜蘭縣環保局長周錫福則指出,宜蘭養豬戶規模小而分散,以槽車運載有機廢棄物來集中處理,容易造成民眾疑慮而反彈。桃園市環保局一般廢棄物管理科科長呂明錡提到,國外許多汙水下水道末端的汙水廠本身就有厭氧發酵功能,而台灣汙水下水道建置還不完全,一直以來無法更有效率地處理廚餘。陳文卿則呼籲政府,廚餘沼渣、沼液可以再利用,應鬆綁法規。

如何讓廢棄廚餘轉為有用能源,有賴全民發揮創意並與給予支持。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