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法修法歸零 西部2礦場拚復礦

2020/01/15 09:58
聯合報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
 
蔡政府過去推動修正礦業法,但修法進度「歸零」。大選剛過,首例西部復礦闖關環評,環保署14日召開「羅慶仁、羅慶江申請核定礦業用地」二階環評範疇界定會議,業者提出比原先規畫縮減2成開採量,但環評委員批評流於「打折似的喊價」;環團、在地居民則憂心礦業法修法未過,此例一開將再讓西部採礦淪陷,危及空汙與用水。
 
1997年政府輔導水泥業東移,西部採礦案全面禁採,但新竹縣政府2013年基於石灰石產業可繁榮地方經濟,向經濟部表達要解除石灰石保留區,將羅慶江、羅慶仁礦區及附近的亞泥礦區解禁,獲經濟部准許。
 
環保署14日召開「羅慶仁、羅慶江申請核定礦業用地」二階環評範疇界定會議。記者侯俐安/攝影
 
當時三案連同闖關環評,成為西部復礦首例,卻因三案基地相連且都為亞泥橫山水泥廠供料,被質疑為一個「大礦場」。為避免環評遭否決,亞泥礦場在環評審查前撤案,只剩羅慶江、羅慶仁兩礦區,被質疑為「假退場、真切割」,2016年被裁定進入二階環評。
 
其後因發生「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罹難、開啟礦業法修法,讓採礦案幾乎暫停。然而礦業法修法版本在上屆立院最後會期跳票,進度歸零,也讓羅慶江等兩礦場得以重新闖關環評。
 
昨開發單位釋出善意將開發強度縮減2成,每年工作300天減為240天,2礦場年產量從120萬噸減為96萬噸。但多名環評委員直言「不應流於打折似喊價」,影響程度仍大,應縮小開採面積2成。
 
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潘正正質疑,經濟部至今未做礦業上位政策說明,究竟西部是否復礦、恢復石灰石開採?當初水泥產業東移政策是否有調整?又位處災害潛勢範圍,又是新竹縣規畫的觀光發展地區,合理性到底在哪?在地居民也批評。
 
環評委員決議開發單位應以每年開發天數240天為「主方案」,但要求業者提出實質縮減面積的替代方案,並將各界問題納入範疇中,二階環評實質審查時提出。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