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展望 惠譽降至負向
2020/04/21 10:15
經濟日報記者林子桓/台北報導
疫情衝擊下,全球需求急凍,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也面臨挑戰。國際信評機構惠譽將台灣2020年GDP成長下修至0.3%,連帶影響銀行業的資產品質,預估放款減損比率將提升到金融風暴時期的2%至2.5%,並將台灣銀行業評等展望從穩定調整為負向。
惠譽將台灣銀行業的經營環境評等展望調為負向後,國內銀行業的經營環境評等可能遭下調,個別銀行的實力評等(VRs)將有調降壓力。
國際信評公司惠譽調整台灣銀行業的產業與評等展望至負向。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銀行今年面臨放款成長減緩、利差縮窄、手續費與投資收入較弱、以及較高的預期信用損失(ECL)等四大劣勢。惠譽預期,國內銀行業2020年的平均資產報酬率可能從2019年的0.6%下降至0.4%。
資產品質方面,惠譽預估,受壓產業如觀光、運輸、電子製造以及零售業的放款減損比率,恐攀升至6%,整體銀行業放款減損比率將由2019年底約1%,提高至全球金融危機時的2%至2.5%。
所謂放款減損比率指的是國際會計準則IFRS 9中上路後,新制改變呆帳提列方式,從以往發生損失才提列,改採預期信用損失減損模式評估。
惠譽指出,電子產業受到全球需求疲弱的影響最大,出現違約率升溫,貸款違約機率增加,經濟前景不明將影響銀行表現,若接下來經濟復甦疲弱,將體現在銀行受壓的獲利能力與較差的資產品質。
銀行高層主管指出,未來資產品質惡化可以預見,至於何時會出現大規模逾放還很難說,仍要視疫情持續時間,雖然放款減損比率計算模式不同,但預估同業間的近期報表此一比率應會提高。
惠譽指出,整體銀行業過去已累積足夠的緩衝條件,即使經營環境更具挑戰性,惠譽預期,大多數銀行仍可在資本侵蝕不顯著的情況下,吸收額外的信用損失成本,對緩衝條件較弱的銀行,個別實力評等有較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