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紀念館設計者 「永恆的建築詩人」王大閎101歲辭世

2018/05/30 10:08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被譽為「台灣第一棟中國現代建築」的國父紀念館設計者、建築師王大閎,廿八日晚間於睡夢中辭世,享壽一○一歲。王大閎之子王守正昨說,家屬低調舉辦後事,不舉行公祭,但會舉辦追思茶會。

王大閎一九一八年生於北京,父親王寵惠曾任中華民國首任外交總長。他於一九四一年進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隨現代建築大師葛羅培斯學習,和華裔美籍建築師貝聿銘同班。一九四七年在上海成立五聯建築師事務所,隨後應父親要求來台。

國父紀念館設計者王大閎。記者陳宛茜/攝影

王大閎來台後,用他安靜的方式寫下台灣現代建築史的第一頁。一九六一年,王大閎贏得故宮博物院的競圖,但當時正值台灣以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對抗文化大革命,王大閎設計的故宮,洋溢現代風格的倒傘狀混凝土屋頂,被執政者認為不夠「中國」,遭別的設計取代。

建築師王大閎設計的國父紀念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九六五年,王大閎打敗十二組建築師,贏得國父紀念館的設計權。但他所設計的飛翼狀屋頂,被蔣中正總統認為像「唐宋官帽」,要求他改成清代式樣。設計圖一改再改,飽受挫折的王大閎,轉而尋求文學的慰藉。他將英國作家王爾德的小說,譯寫為宛如台北亂世寓言的「杜連魁」,發表雜文、並開始撰寫英文科幻小說。

過去被嫌「不夠中國」的王大閎,此時又因「太中國」,被時代浪潮淹沒。十多年前,建築學者徐明松、阮慶岳合辦「久違了,王大閎先生」建築展,王大閎重獲重視,陸續獲得國家文藝獎、行政院文化獎。

文化部長鄭麗君說,作為第一代受西方建築教育的華人建築師,王大閎的思想與創作,充滿對於東方和西方、傳統和現代的理解、反思及超越,被譽為「永恆的建築詩人」,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

阮慶岳說,作為台灣最重要的戰後第一代建築師,王大閎曾長達廿年遭社會遺忘,反映台灣迷戀西方明星建築師的崇洋心態。

去年建築界雖成功讓他來台第一棟作品「建國南路自宅」在北美館旁重現,但王大閎另一件代表作「虹廬」卻可能在都更浪潮中消失。他希望政府能留下這棟象徵王大閎精神的作品。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