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印尼蠟染遇上客家藍染 作品風格看這裡

2019/07/22 10:39

聯合報記者徐白櫻/高雄報導

高雄美濃近年致力復興傳統藍染,印尼蠟染(Batik)則被聯合國列為指定世界文化遺產。一群印尼教師與學生來台交流,台印兩地人員合力完成巨幅作品,作品涵蓋文字、圖像與圖騰,兩地文化藉由作品結合成一體。

美濃愛鄉協進會參與客委會「客庄南向國際交流計畫」,已邁入第3年,今年以植物染共工創作為主題,邀請5名印尼夥伴到美濃分享印尼蠟染技法,同時推廣美濃客家藍染特色至海外。

印尼瑪瑯大學師生來台交流,教導美濃學員製作傳統印尼蠟染。記者徐白櫻/攝影

植物染工坊為期6天,交流團以印尼瑪瑯大學師生為主,他們與一群美濃在地學子共同學習與創作。美濃愛鄉人員朱佩甄指出,許多國家有蠟染技法,以印尼來說,每個地區的Batik圖騰特色不同,可依據圖騰判斷來處;蠟染製作耗時,會先以蜜蠟描繪圖樣再進行多次染色,上色完成後必須加熱脫膠,最後才用醋液定色,純手染作品至少需要一周時間。

今天是課程最後一天,台印兩地人員合作完成的植物染作品公開展示。學員先以蠟染技法描繪各式圖樣,再用美濃木藍提煉的藍碇來染色,作品上可見代表台灣的大葉欖仁與月琴、印尼的國徽花朵,以及用爪哇文寫下的印尼小鎮BATU與美濃等文字。

瑪瑯大學華裔教師TONNY領隊來台,身上也有客家血統。他表示,對印尼人來說,台灣、香港與中國大陸都差不多,通常只知道台北市,但透過文化交流發現台灣客家文化與藍染特色,此行收穫滿滿,希望未來有更多合作機會。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