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勝雄:拚經濟 先把餅做大
記者潘姿羽/台北報導
新政府喊出「創新、就業、分配」並重的經濟模式,工總理事長許勝雄直言,應先把餅做大,加入「成長」並靠投資來帶動;工研院院長室資深特助杜紫宸則憂心,缺能源的議題未解,政府又拋出2025年非核家園的目標,不只影響投資信心,還可能付出1兆元的代價。
工總理事長許勝雄認為,政府應該思考,如何把台灣投資環境做到好。 (記者程宜華/攝影)
台經院昨(12)日舉辦「台經40智庫高峰會論壇」,許勝雄指出,台灣產業發展模式過去傾向「效率驅動」,如今開始談「創新驅動」,但是政府沒有有效地排除障礙、提供誘因,產業創新轉型的動能依舊不足。
許勝雄表示,政府太強調就業與分配,卻沒有「造餅」的機能,背後隱含的是台灣投資環境不足以支撐經濟和所得提升的課題。
許勝雄分析,我國超額儲蓄增加快速,過去十年從7,098億元躍升至2.5兆元,而上半年企業投資僅成長0.9%,海外投資增幅卻達八成,均顯示企業寧可透過海外布局增加競爭力,而不選擇國內投資,如此一來,企業海外投資創造的所得、就業無法及於國內,不只不利於台灣經濟,更會加劇貧富差距。
「政府應該思考,如何把台灣投資環境做到好。」許勝雄強調,沒有投資,就無法把餅做大,國內產業五缺尚未解決、一例一休持續延燒,都會影響企業投資意願。
此外,台灣能源政策並不明確,也讓廠商投資卻步。杜紫宸昨於論壇上直指政府的能源政策盲點,「廢核是綠能政策,不是綠能產業政策。」
杜紫宸說,依政府立場,不用等到2025年的非核家園,台灣2018年就會全面停用核電,但屆時綠能產業能否補足電力缺口是一大問題。
杜紫宸估算,核電廠仍須支出人事費用,且為了避免缺電,採取需量管理策略,這些都要花錢,要2025年全面廢核,「七年內可能要付出一兆台幣的代價,排擠了年金跟其他改革。」
電業自由化部分,杜紫宸說,電業法實施後,綠能產業就會崛起,更是沒有從實務經驗來推演,新政府必須就能源政策全盤審慎思考,以免增加全民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