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當畫布 遊客走入鄉間
記者江詩筑/苗栗報導
唐朝詩人李紳《憫農詩》的名句「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詞句的2個要素,除了農夫,另一個就是蘊育稻米的農田,如今,隨著時轉勢移,稻田的功能已經多角化,加入觀光機能,席捲全台農村的稻田彩繪,正是舉其犖犖的代表作。
苗栗農村的稻田彩繪,吸引觀光人潮。(圖/中國時報)
苑裡鎮農會在山腳社區規畫一處景觀田區,每年利用2季的稻田種植機會,創作稻田彩繪,主題因應時節調整,像今年初就訂為Q版媽祖,今年下半年則結合上映的侏儸紀公園熱潮,彩繪不同種恐龍,邀請親子一起數恐龍。
苑裡鎮農會總幹事劉昌軒對稻田彩繪相當支持,對於題材、繪畫、施作的選擇,也充分授權彩繪團隊,如今因技術獨步全台,經常到其他縣市政府合作,足跡已遍布台北、台中、彰化、台南、花蓮、台東等地,也為農會多角化經營帶來商機。
稻田彩繪小組人數很迷你,農會員工4、5人,加上長年合作的在地農民,少少的7人小組,卻創造一年至少上萬人到訪的契機,承辦人陳茂松說,從2003年開始,嘗試採用綠、紫2色進行生肖、繪字等圖樣,後來向農試所合作技轉,讓彩稻顏色開始有了綠、白、紫、黃等顏色。
每年彩繪的設計圖出自陳金花之手,她有美工背景,平常就喜歡繪畫,她說,早期都是以12生肖為題,她常常有靈感就先畫起來,這兩年開始融入時事題材,包括黃色小鴨、熊貓、媽祖到今年的恐龍,逗趣的圖案在田區活靈活現。
陳金花笑說,其實畫恐龍的契機,在於她就讀小三的兒子很喜歡恐龍,乾脆「把大恐龍畫在田裡」,不過還被兒子嫌棄「竟然沒有最愛的暴龍」。
身為彩繪小組之花,陳金花不只在紙上畫草圖,也要撩起褲管,踩在泥濘的田裡,一起畫九宮格、定座標、打樣,種好之後,2周內還得巡視檢查顏色是否種對、新秧是否被福壽螺吃掉等狀況,一點都不輕鬆,不過她說,看到圖樣隨著稻穗抽長浮現,成就感十足。
苑裡稻田彩繪,每年都為偏鄉山腳里帶進超過上萬人以上的遊客量,包括鄰近的藺草文化館、彎麗愛情果園及創意餐點小商家等也受惠,用地方軟實力打造農村經濟力。
傅姓居民指出,早期路旁兩側隨便停車都可以,現在常常一位難求,只好停遠一點,鄰近也開始有新店、新攤位進駐,地方商機看得見,樂見偏鄉得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