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29K又不會怎樣!房市的「逐底階層」正悄悄成形?

2019/10/28 09:10
文/賴淑惠
 
房價翻漲,加上台灣的「高齡化」趨勢加劇,越來越多年輕人不想買房,希望可以繼承父母的房子!根據內政部最新資料顯示,2019年上半年,全國建物繼承移轉高達2.8萬棟,創下2016年以來的同期歷史新高,年輕人「等房」的風氣大盛;但,值此同時,國人「以房傳子」的傳統文化,卻也正悄悄面臨挑戰,根據官股銀行主管預估,全台「以房養老」的申請件數,最快年底將上看4000件,比對這兩個數字,看似衝突的背後,卻指向同一個無奈的事實,在這個「凍經濟世代」,不管老少,自顧不暇,隨人顧性命!
 
■賴家「原住民」埋隱憂 日「逐底人生」成借鏡?
 
前一陣子,某周刊專欄報導吸引了我的注意,內容提及,當30歲以下的年輕人平均月領29K出頭,作者意外聽到有成年且有工作的台北年輕女孩說:「領29K又不會怎樣,比我的26K還多,可是我有房子住,餓不死就好!」女孩甚至認為自己沒有必要買房子,因為父母終究會把房子留給她,文中將這類在父母羽翼下生存的年輕世代,稱之為吃家裡﹑住家裡的「原住民」,認為他們不但容易失去危機意識,更直指他們懶散不進取,如同日本的「逐底階層」。
 
領29K又不會怎樣!房市的「逐底階層」正悄悄成形?(示意圖/好房網News資料照)
 
這篇文章,引發不少年輕世代義憤填膺,痛斥「霸凌年輕人成為哲學!」「能繼承房也是上一代願意給,在酸三小?」一字一句,訴說這個世代的無房悲情與無奈。事實上,「逐底階層」一詞,出字於日本著名社會觀察家山田昌弘的著作,他觀察到許多日本年輕人,靠父母的庇蔭下過小康生活。但出了社會後,才發現自己的薪水,根本不足自給維持這樣的享受,為了不想改變生活品質,就決定一輩子賴在家靠父母,只是,一旦父母年紀漸長,失去健康,這群孩子變成中年人,很可能面臨沒了工作,卻還得照顧年邁父母的窘境,再過十年後,更恐將淪為社會的最底層,也就是連家人都沒有的孤單老人,山田昌弘估計,這樣的「逐底階層」,在日本,目前最少有300萬人,將來可能占總人口的四成!
 
■今日日本‧明日台灣?國情不同 鑑往知來 借鏡觀點!
 
今日日本,是否明日台灣?這個問題的答案,當然並非絕對!不可諱言,台灣也已經嗅出年輕人有類似的「放棄主義」,但,近年,台灣有另一派的年輕人,創業風氣漸盛,不斷試圖在衝撞與挑戰之間,尋求解套出路;相較日本的單一軌道的社會文化,他們的年輕人,一旦脫離正軌,嘗試挑戰其他生活方式卻失敗的話,在日本傳統的社會眼光與福利制度下,幾乎都很難東山再起,這樣的文化,與台灣明顯不同,因此,當然無法把山田昌弘二十年前提出的日本模式,完全類化於台灣。
 
只是,就算多元開放如台灣,當「放棄」成為人生的選項之一,拼命賺錢,也無法「向上爬」,只能避免不要「向下墜」時,的確很容易消磨這群再努力也得不到救贖機會的年輕人意志,幫越來越多人選擇不婚、不生,已是「逐底社會」的前奏曲,倘若我們仍只是一昧責怪年輕人不努力賺錢買房,未免太過不公,而始終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空屋稅」、「囤房稅」,以及「公宅釋出量」,都攸關著下一個世代,還有沒有機會一搏翻身!
 
■靠爸繼承不可恥 先求有再求好 有房可住先脫魯
 
等待住宅政策翻轉給力?無異守株待兔!但,並非所有的年輕世代,都只能賴著父母,放棄成家,根據2018年營建署統計,有超過六成的小資族認為,「800萬」是他們可以接受的房價極限,在這種艱困時代,轉念尋求「先求有、再求好」的生活,也遠勝只耽於小確幸的放棄選項來得好,像是買不了「蛋黃區」,可以往「蛋白區」移動,從數字看,淡水、林口這幾個新興次級市鎮,就成為不少年輕人購屋的聚落,新北市全市平均的42歲,而林口區平均年齡37.9歲,可見事在人為。
 
而有房繼承,也絕非什麼不光彩的事,當社會對低薪年輕人如此殘酷之際,「靠爸」繼承房產或借支頭期款,都已經是高房價時代,不得不為之的成家選項之一,相較完全放棄的「逐底人生」,多數的台灣年輕人,仍有操之在我的選擇機會,可以力拼翻轉魯蛇命運!

更多文章

賴淑惠的其他文章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