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作者的最新文章 張哲生
張哲生 長期研究臺灣近代史,對記錄臺灣人文不遺餘力,並於網路從事懷舊分享長達二十餘年,其臉書專頁粉絲超過二十萬,被譽為懷舊達人。著有《飛呀!科學小飛俠》與《年記1972:記憶裡的前塵》,現為哲生原力數位創意總監。
人氣 73035

曾是公墓、殯儀館、違建、市場的臺北林森公園

相關關鍵字

#林森公園 #14號公園 #15號公園 #康樂公園 #住的故事
文/張哲生
今日的臺北林森公園曾是一片違建所構成的住宅區以及商業區(康樂市場),圖為1992年7月22日所攝。(圖片來源:張哲生著《回到華燈初上時》尖端出版)
今日的臺北林森公園曾是一片違建所構成的住宅區以及商業區(康樂市場),圖為1992年7月22日所攝。(圖片來源:張哲生著《回到華燈初上時》尖端出版)
位於臺北市南京東路與林森北路交會處北側的林森公園與康樂公園,原名14號公園與15號公園;林森北路以東的14號公園之面積約2.9公頃,林森北路以西的15號公園之面積約1.4公頃,兩者合計約4.3公頃,在日治時期是一塊專屬日本人的公共墓地,名曰「三板橋日人共同墓地」,曾任臺灣總督的明石元二郎即葬於此處。
1942年,臺北市役所經營的「葬儀堂」成立,其主要業務除了提供日本內地人(即來自日本的人)的火葬場所外,並提供西式化公祭祭典及遺體處理服務,另外也連帶管理葬儀堂所在三板橋一帶的骨灰墓園。1945年,日治結束。因應臺灣人習俗,葬儀堂之業務內容更動為土葬之前的遺體處理及葬儀等事宜。
1949年,國民黨政權因國共內戰失利而退守臺灣,大批來自舟山群島、海南島的軍人眷屬及難民,因缺乏安頓而進駐了三板橋墳墓區,與葬於此地的日本人爭地;他們利用墓碑作為房屋建材或道路基石,在墓地舖上水泥,將鳥居兩側的石柱作為屋子的支柱,鳥居上頭的笠木則淪為曬衣的橫桿;就這樣打造出一間又一間克難的居所,形成了一處不屬於政府或軍方列管的「違建眷村」。
1950年,臺北市長游彌堅無償將葬儀堂交由上海人錢宗範經營,並將葬儀堂所轄之六張犁墓地委託他管理;而錢宗範將葬儀堂改名為「極樂殯儀館」之後,仍繼續從事葬儀事項,不過名義上依舊受臺北市政府管理。
1962年3月1日,知名思想家胡適先生的葬禮在林森公園前身之極樂殯儀館舉行。(圖片來源:張哲生著《回到華燈初上時》尖端出版)
1962年3月1日,知名思想家胡適先生的葬禮在林森公園前身之極樂殯儀館舉行。(圖片來源:張哲生著《回到華燈初上時》尖端出版)
1956年,臺北市進行第一次「都市計畫通盤檢討」,將康樂里(舊名三板橋)之地依循日治時期的規劃編訂為公園預定地,但當時該處已有兩千多名住民。
1965年,臺北市政府在瑠公圳末梢沼澤公用地成立臺北市立殯儀館(即今民權東路一殯),因與極樂殯儀館相近且設備較新穎,致使極樂殯儀館的生意一落千丈。
1970年代初,整個公墓上都被違建占滿,當時違建所在的康樂里共有三千五百餘戶,而違建戶就佔了將近三分之一。這一大片違建因地點良好,除了住家外,亦逐漸發展出擁有一百七十幾間攤商的「康樂市場」,只是當走進市場巷弄,朝地下仔細一瞧,不免發現巷道基石或家屋底層,存在著許多刻有「某某之墓」的石碑,成為未被妥善解決的歷史遺跡。
以日人公墓鳥居兩側之石柱作為屋子支柱的「違建眷村」,圖為1992年7月22日所攝。(圖片來源:張哲生著《回到華燈初上時》尖端出版)
以日人公墓鳥居兩側之石柱作為屋子支柱的「違建眷村」,圖為1992年7月22日所攝。(圖片來源:張哲生著《回到華燈初上時》尖端出版)
1973年12月,臺北市政府決定收回並拆除極樂殯儀館,於是在極樂殯儀館於1974年1月初結束營業後,拆除工程隨即於1月9日凌晨展開,並就地開闢占地0.35公頃的林森公園與地下停車場。
1975年,臺北市政府欲依照日人規畫的第14、15號公園建造計畫來重建這一帶,並與當地住戶進行協調,但一直沒有進展。
1979年6月28日,臺北市中區國際獅子會集資一百萬元請雕塑家蒲浩明製作的民族英雄岳飛騎馬銅像及「還我河山碑」在蛻變自極樂殯儀館的林森公園內落成揭幕,此舉除了為林森公園增添一份勝景,並激勵國人發揚岳飛忠勇愛國的精神外,最主要的目的,乃欲借岳飛之正氣來鎮壓該地之陰氣。
1997年3月4日,在當時臺北市長陳水扁的鐵腕之下,雖有住民、學生及政治人物進行的「反拆遷運動」抗爭,康樂里這片存在了將近半世紀的違建終遭剷平,並露出一塊又一塊的日人墓碑,其中包括了明石元二郎的墓碑及鳥居。
林森公園裡的兩座日治時期墓地鳥居,圖為2014年12月29日所攝。(圖片來源:張哲生著《回到華燈初上時》尖端出版)
林森公園裡的兩座日治時期墓地鳥居,圖為2014年12月29日所攝。(圖片來源:張哲生著《回到華燈初上時》尖端出版)
在日本葬禮中,若採神道教儀式者,墓前會設立鳥居,以區別陰陽空間。三板橋日人共同墓地內原有三座鳥居,到了90年代剩下兩座,一大一小,大的鳥居屬於明石元二郎之墓,小的鳥居則屬於明石總督的祕書官鎌田正威(卒於1935年)之墓。
這兩座鳥居於1997年康樂里違建遭拆除,改建成林森公園與康樂公園之時,被暫時遷置於二二八紀念公園裡的國立臺灣博物館右前方。直到2003年10月林森公園與康樂公園完工後7年,它們才在2010年12月被遷回原地(林森公園西北隅),共同見證三板橋日人公墓曾經的存在。

※以上專家言論 不代表好房網立場

好房News粉絲團

成為好房網Line好友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好房網HouseFun,加我好友,房產最新消息每天整理給你→點我

頭版 總覽 圖輯 名家 專題 土壤液化 好房網TV 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