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中和小巷有一間富台灣韻味的美式餐廳,門口以檜木裝飾,綠葉垂掛與長板凳、淑女車交織之間令人不免想進去坐下喝杯飲料或者用餐;然而許多人不知道,店裡蘊含了一段阿公與阿嬤50年代留下情感交織世代傳承的故事。(圖文/好房網News記者 陳韋帆)
-
隱身中和小巷有一間富台灣韻味的美式餐廳,門口以檜木裝飾,綠葉垂掛與長板凳、淑女車交織之間令人不免想進去坐下喝杯飲料或者用餐;然而許多人不知道,店裡蘊含了一段阿公與阿嬤50年代留下情感交織世代傳承的故事。
1332
-
門口的電鈴很有趣,被老闆娘用"阿嬤的嫁妝"蓋著,一開始郵差還常找不到門鈴,現在也已經習慣了。
721
-
門口的泰迪熊正好可以讓喜歡拍照的顧客取景。
1120
-
門口的淑女車,其實就是老闆娘過去載著小孩上下課的回憶,如今兒子已大,老闆娘將腳踏車利用裝潢時剩餘的白漆做成裝飾品。
912
-
門口出現的小椅子就是雜貨店留下來的。
1040
-
地板保留著過去的磁磚,老闆娘也曾經想過更換,但已經找不到一樣的材質了,最後決定保存原有風貌
904
-
一進去馬上可以感受到"家的感覺"
552
-
坐在吧檯旁有一桌客人,談天說地十分熱絡;但其實老闆娘就是其中一人,原來許多來店客都已經跟老闆娘成為好朋友,這裡就是一個聚會場所,彷彿看到過去50年代雜貨店,會有許多街訪鄰居在聊天的情境重生
652
-
與門口的腳踏車一樣,是過去媽媽接小孩上下課的回憶,而下方的畫作來自於老闆娘自身學習的畫室;"這裡常免費借人辦畫展,也有人曾在這賣出上萬元的畫作"老闆娘開心的說,同時間透露出喜歡藝術的秘密。
537
-
鍋子與木桌就是此店的吧檯,沒有現代化的高級,卻有過去台灣老房子的溫度。
793
-
桌上的小擺飾與娃娃都是老闆娘平常逛街所蒐集。
528
-
廚房角落中,蘋果西打的冰箱,正式50年代雜貨店與大西洋飲料簽約的歷史見證,過去的雜貨店電冰箱並不需要自行購買,只要願意販售其商品,幾年後冰箱就會成為雜貨店主人的所有物。
982
-
隱近75度傾斜的樓梯,訴說著這個房子的歷史,過去50年代常見的樓梯設計方式在現代已不常見;與斜梯交織一起的,是三代傳承的回憶與一段不捨的情感;斜梯下的櫥櫃其實是"阿嬤的嫁妝",阿嬤再三交代必須保留,而老闆娘也充分利用了此物,化身成為整間店的靈魂。
771
-
斜梯下方,成為書櫃的就是整理過"阿嬤的嫁妝",經過改造依稀能看見過去原貌,別以為其他部分已被丟棄,其實就在藏店內的每一個角落中。
737
-
小提琴是兒子長大換琴後留下的舊琴,左手邊就是本報導的主角"阿嬤的嫁妝"所拆卸下來。
549
-
過去的木製衣櫃、床板等,許多都是由"檜木"製成,而台灣如今已禁止砍伐;在保留阿嬤一份不捨的情愫下,床板與衣櫃經過老闆娘巧思下,成為店內的書櫃、壁飾、吧檯踏板、大門裝飾等元素。
728
-
我們會看到許多拼湊的木材在店內成為裝飾,"不僅看的到更聞的到"檜木的香氣;從情感牽絆到五感而言,即使老屋改造成咖啡廳在台灣已成氾濫,但要如同Eating保留如此濃厚的情感與視覺、嗅覺感受實為不易。
592
-
50年至今,留下的人情味依在,而旁邊的一口老鐘仍可走動,見證了整整台灣小店50餘年三代傳承的歷史。
648
-
店內放著老闆娘的作品,這些設計都讓店內每個角落生動了起來。
411
-
阿嬤擁有過去台灣人勤儉樸實的特性,從過去到現在蒐集了許多衣服上的鈕扣;"整理時發現一個鐵盒",裡面裝滿了扣子"老闆娘除了訝異同時驚喜,原來阿嬤留下這麼多五顏六色的扣子,決定將"扣子"作為店內的重要裝飾品之一。
507
-
除了自己店內原有的材料外,裝潢師傅看到老闆娘對老家具的喜愛,主動提供了不少從其他老房拆除的窗戶、家具等,供給店內裝潢設計使用。
1412
-
吧檯窗上掛滿了整串的泛黃老照片,其實是複製品,問到為甚麼不使用原本的照片就好呢?老闆娘緊張的說,"這些照片都是爸媽的回憶(也就是阿公阿嬤的回憶),照片已經泛黃老舊,深怕一不小心就碎裂,但想讓回憶充滿著這間店,所以就用複製的方式輸出。"
1617
-
用阿公與阿嬤床板所卸下的檜木材製成的腳踏板,不知道看官是否與記者一樣,知道此事後會覺得捨不得踩踏呢?
480
-
地板的花磁磚已經很難找到,在阿嬤不捨的情感下,也保留了下來,許多五六年級生,看到此磁磚應該會瞬間勾起小時的回憶。
790
-
廁所裡也大有文章,鏡子就是從"阿嬤的嫁妝"所拆卸下來,成為梳妝鏡,說到此處,讀者是否有相同感觸,就是店內的溫度如此溫暖,會讓人主動想珍惜愛惜每一樣事物呢?
495
-
有趣的廁所內,放著黑板與粉筆,以及小學的桌子,是否勾起小學時期的回憶呢?許多客人還會在此畫畫留言。
691
-
為保留原貌,黃色鎢絲燈是絕對必要的元素,但令人感興趣的是,老闆娘為何會使用描圖紙包覆燈材,這種習慣很明顯是受過專業訓練的攝影師才會具備;"因為我曾經跟一位日本師傅學過沖印與攝影",老闆娘一語驚醒夢中人,原來根本是行家。
555
-
不僅是曾受過專業攝影訓練,同時目前仍在畫室學校畫畫,可見老闆娘熱愛藝術的細胞並未停歇,特殊的菜單與各種擺飾裝潢,都顯露出老闆娘設計底蘊的深度,卻仍謙遜不驕,充分傳承了50年代阿公阿嬤的台灣人謙遜樸實精神。
915
-
營造老屋的溫度並非只靠外表而成,充滿故事、回憶與情感深度的前提下,Eating讓許多客人一來再來,靠得不僅是外表,除了世代傳承與情感上,老闆娘透露出另一項關鍵,"我在食材選購上,決不使用包裝食材,不敢說有多麼好吃,但絕對讓人吃得安心,而且訂價合理";我看著一杯才30元的紅茶價位,加上老闆娘堅毅的眼神,讓我完全想不出不贊同他的理由。
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