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在地產業園區 縣市搶破頭
呂雪彗/台北報導
行政院預計4年投入200億元開發在地型產業園區,其中設置平價新興產業園區效益約128公頃。據悉,日前地方政府提出上千公頃土地開發,卯勁爭搶前瞻補助資源。工業局估計,最後能符合規定或完成環評園區,可能僅2、300公頃,底標希望1~2成採取只租不售方式。
在地型產業園區規劃內容
政委張景森日前審查前瞻城鄉建設的在地型產業園區計畫,其中,中央依對直轄市及縣市補助辦法,依地方財政狀況分級補助,財政狀況列4、5級較差縣市,上限可達70%,其餘地方需提出配合款,採競爭型計畫。平價新興產業園區開發是補助開發成本與市價間的價差。
工業局評估效益約可開發128公頃新興產業園區,遭張景森退件,認為效益過低,要求重新評估。據工業局委託台經院調查,至民國109年以前,全國產業用地需求約2,211公頃,以北部最缺,光是新北市需求就達400公頃以上,中部其次,南部仍有剩餘,張認為,新增128公頃產業用地供給,與2千多公頃需求缺口差距太大。
城鄉建設計劃投入200億元的在地型產業園區計畫,三路並進,15億元用於擴建加工出口區、50億元用於地方特色產業園區,135億元開發以製造業為主產業園區。135億元中有90億用於既有17處工業區強化公設補助,如汙水處理廠;其餘45億元用在補助平價產業園區。
工業局日前邀縣市政府提出開發新興平價產業園區土地調查,結果各地提出可開發用地高達1,000公頃以上,遠大於工業局預估的128公頃。官員說,必須符合產創條例報編的產業園區才給予補助款,都市計畫用地不符合規定,另土地取得不得採徵收手段,在非都市計畫區土地逾10公頃需進行環評。
據悉,經部底標要件將規定至少1~2成園區土地採只租不售,以杜絕炒作土地。政院官員說,地方型產業園區用地若有大幅比例採只租不售,就不至炒高工業區土地。預估128公頃產業用地,可提供2、300家產業進駐,帶動12,800人就業,產值達5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