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旅遊警示 驚見「美國」
編譯季晶晶/綜合報導
各國政府發布的國外旅遊警示,通常都列舉那些深陷戰爭或疾病威脅的地區,提醒國民小心前往,但最近有愈來愈多的國家將美國放上這類黑名單。
美國紐約(好房網資料照片)
對前往美國旅遊的國民提出安全警告的國家包括,英國、法國、加拿大、紐西蘭、德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及巴哈馬。他們的理由從大規模槍擊事件、警察暴力執法、茲卡疫情爆發、反穆斯林,以及反同性戀者、雙性戀者和跨性別者(LGBT),不一而足。
這些旅遊警示是否會對美國觀光業造成負面影響,現在下論斷還太早,但無疑給美國多年來在海外大力行銷、且引以為豪的友好包容和民主堡壘形象,蒙上一層陰影。
尤其,美國經濟十分仰賴外籍觀光客帶來的進帳:世界旅遊觀光委員會估計,去年有7700萬名外國人造訪美國;另根據國務院數據,這些人共貢獻了2180億美元。
駐蘇格蘭的國際旅遊顧問業者黃色鐵道公司董事總經理邦柯說:「大家都知道在美國有很多活動,也有很多代表性景點。但來自不同事件的安全警示加起來,有可能侵蝕美國的正面形象。」
邦柯表示,對同性戀和穆斯林等少數族群的警戒心,可能讓這些遊客對美國裹足不前。他表示:「如果你是這些族群的其中一員,很可能因為自己的膚色或性向而感覺備受威脅」。
阿聯7月發布旅遊警示,提醒國民在美國儘量別穿傳統服飾;先前有到俄亥俄州經商的阿聯公民戴頭巾、穿長袍,結果被旅館職員舉報有恐怖分子之嫌,遭警方壓制在地並因此受傷。
槍枝暴力也讓遊客卻步。邦柯解釋:「大規模槍擊事件頻傳、槍枝管制卻付之闕如或民眾態度不積極。」
住在柏林的54歲穆勒說,近期沒有到美國旅遊的計畫:「他們必須擺脫槍枝。這能解決許多問題。歐洲有種族歧視和偏見,但沒有那種大規模槍擊和暴力事件。」
儘管有負面訊息,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東納表示:「美國仍舊是首屈一指的旅遊地點。我們珍視外國觀光客每年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