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的人口政策

2016/09/04 10:35

記者于國欽/綜合報導

《國語.越語上》:「越王勾踐令壯者無娶老婦,令老者無娶壯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生三人,公與之母,生二人,公與之餼…」

■我國出生人口於1961年達42萬,1981年仍達41萬,至1991年降至32萬,2001年再降至26萬,此後逐年下滑,2008年跌破20萬,2010年降至16.7萬的史上最低,近年又回升至21萬。人口的多寡對國力大有影響,春秋末年越王勾踐戰敗被俘,隨後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深知復國大業取決於人力,遂下令:「女子十七而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將娩者以告,公令醫守之。」勾踐復國的故事,我們經常聽到的是他如何臥薪嘗膽,忍辱負重,如何以西施迷惑吳王,終於取得霸業,殊不知,這道人口政策才是關鍵,沒有年輕人力,再怎麼臥薪嘗膽,派再多的美人,亦屬無用。

人口減少拖累台灣經濟今天各國的情況亦然,政府天天忙著振興經濟,忙著安倍的3支箭,但若忽略人口,再怎麼振興,就算安倍30支箭也未必能奏效。因為人口既是生產活動的要素,也是消費需求的來源,當生育率下滑,先是婦產科、嬰兒用品首當其衝,接著才藝班乏人問津,再來中小學招不到學生,繼而大學也岌岌可危,最後工廠找不到人力,然而這一連串的經濟困局都源於微不足道的生育率。

台灣這10多年來經濟成長低迷,有全球競爭的問題,有生產技術的問題,有景氣循環的問題,但我們忽略了,其實導致經濟低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學齡人口(6~21歲)變少了,1980年代學齡人口610萬,今年降至400萬,少了200多萬,所失去的消費極為可觀,繼而在總體乘數效應、產業關聯效果的連動下,必然是拉低台灣經濟成長的重要因素。

由於近年生育率仍低,學齡人口未來還會繼續下滑,依國發會日前推估,4年後,也就是2020年學齡人口會降至359萬,2025年更降至331萬。人口推估不同於經濟預測,準確度非常高,這些人口變化都將在10年內發生,其對民間消費的潛在衝擊,已顯然可知。以大學入學人口而言,今年尚有28萬人,但10年後就將落至20萬,屆時國中入學人口也將降至21萬,至於小學推估約20萬,3個入學年齡人口幾乎都是1980年代的一半。

缺工問題將日益嚴重這些年企業一直喊「五缺」,其中就有兩缺與人力有關,一是缺工,一是缺人才。再過幾年,2000年以後出生的小孩就要投入職場,這些年出生的人數大約是1970年代的一半,估計生產活動缺工問題必將更為嚴重。

出生人口的下滑,於最初20年影響消費,隨後40年影響生產活動,同時由於工作人口降低,老年人口增加,養老年金等問題也將浮現。我國隨著2000年以來出生人口驟降,目前是5.6人(20~64歲)養1個老人,10年後將變成3.4人養1個老人,20年後是2.3人養1個老人,經濟重擔將落在更少的人身上,這是更大的危機。

這些年我們政府最大的毛病就是沒有遠見,人口少生幾個,看起來不是什麼大問題,但一年少、兩年少、三年少…,再經過10年、20年之後,就成了大問題,而且是解決不了的問題,輿論現在成天只會談安倍3支箭,但真正聰明的是勾踐這道人口政策指令。一個對的人口政策勝過安倍30支箭、300支箭,細心揣摩應可明白其中的道理。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