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房奴經濟」 隱憂浮現
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
大陸房地產市場近來出現回暖跡象,但中國社會科學院警告,中國的住房市場存在內部結構失衡、外部風險積聚等問題,房地產經濟有淪為「房奴經濟」的隱憂,建議官方應降低購房負擔,實現「藏富於民」,從供給需求雙向調控轉為促進消費,儘快構建住房長效調節機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昨(3)日發布「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15-2016」稱,大陸目前住房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住房市場內部結構失衡,一線城市的供求矛盾突出與三、四線城市的供過於求並存;外部環境惡化,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人民幣貶值壓力增大,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增加,金融市場動盪加劇,利空因素不斷顯現;政策導向偏差,不斷加碼的樓市宏觀剌激政策,一方面維繫了居民的高額住房負擔,另一方面還將加劇住房市場結構性過剩。
首先是經濟增速出現下滑,對樓市形成直接衝擊。接著人民幣結束單邊升值,給房價帶來向下重估壓力。2015年中國資本市場的大起大落,更挫傷了樓市信心,進一步加大了樓市短期風險。同時全球經濟面臨進一步衰退,也為中國樓市持續繁榮投下陰影。
報告指出,目前在中國大陸房價被認為可漲不可跌,但高房價使城鎮居民家庭負擔過重。高額的房貸本息負擔使得「房奴」緊縮消費、不敢失業,生活水準與幸福指數雙下降。購房者實際可支配收入較低,也使得社會經濟內需不足,產業轉型升級乏力。房地產經濟有淪為「房奴經濟」的隱憂。
社科院認為,在內部結構性過剩嚴重,外部環境趨於惡化的條件下,如果仍繼續原有的「經濟房地產化」導向,剌激住房市場以維繫高房價和經濟高增長,勢必降低居民消費水準,加重住房結構過剩,影響經濟的順利轉型。
「住房市場發展應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相結合,通過適度藏富於民,實現住房市場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這需要創新住房政策導向,由過度強調住房市場的經濟支柱作用,轉向適度強調住房民生導向。不斷採取措施,降低居民家庭的實際住房負擔。」
報告建議,應制定房貸利息抵扣個人所得稅政策,降低購房還款負擔,實現居者有其屋和藏富於民雙重目標。還應對居民家庭購買首套普通商品住房提供購房補貼和利息補貼,同時減免普通商品住房交易稅費,並促進自由遷徙和居住條件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