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和發園區 築牆防炒地

2015/11/18 09:54

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

全台工業用地供不應求,近五年來從北到南工業用土地的價格最少上漲37%,最高漲幅達260%,合理價格的工業土地難尋,產業叫苦連天。因此新開發的高雄和發產業園區,導入防止土地炒作機制,特別受到工業界歡迎。

高雄工業會一位理事說,土地是建廠的基本原料,地價偏高會遏阻產業發展,久而久之經濟體質將日益衰竭,各行對於當前台灣很多工業用地不租、不售,就擺明「養地」等著賺價差的現象深惡痛絕,但也無能為力。

根據經濟部調查,自2011年至今五年來,全台工業用地以北部漲最多,平均漲幅達49%;中部地區上漲39%;南部則平均漲了37%,而全台「最貴」的是新北產業園區,近年來飆到每坪120萬元以上,想擴廠的業者望而卻步,耗損諸多投資契機。

脫離平均數據,工業區個案飆漲的態勢更令企業界觸目驚心,而且案例層出不窮。

近二年前高雄大發工業區土地標售,台企銀以每坪17萬元得標,比底價9萬餘元高出近一倍;台中精密機械園區更比三年前大漲261%,企業界抱怨,工業用地不僅炙手可熱,更是火燙燙難以承受。

市場人士說,台中精密機械園區二期廠房土地公開釋出並不多,地主多私下交易,市場漫天開價,成交則視土地大小及區位,最高可達每坪20萬元。業界預期,二期園區開發完成後,未來市場叫價仍將居高不下。

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官員表示,整體來說全台灣工業用地嚴重供不應求,根據產業用地政策革新方案資料,如果不考慮台東、花蓮等東部區域,台灣西部縣市只有台南市供地最充裕,台南可立即供給產業用地還有70公頃,而廠商需求用地統計僅有15公頃,出現55公頃的「剩餘」。

除了台南市之外,其他縣市投資廠商都面臨找不到土地投資建廠的困境。

以桃園為例,廠商登記需地50公頃,可立即供應的廠地竟然是零。台中用地需求60公頃,列管的可提供工業土地只有10公頃,出現50公頃缺口。高雄市情況較緩和,廠商需地24公頃,可立即供應土地為13公頃,不足11公頃。

高雄臨海工業區管理處人員說,用加法或減法探討工業土地供給與需求的差異,恐怕會流於淺薄,因為當前尋找工業用地設廠,除了土地價錢之外,還要考慮產業群聚效應、周邊協力廠商、交通運輸、勞動力供應、基礎設施等問題。

換句話說,有些地方看似還有多餘的廠地可供使用,但深入考量後,很可能被多數產業主列為「嫌惡地段」,這種情況下,有土地跟沒土地一樣,解決不了企業想積極投資的燃眉之急。

反觀有些具群聚、交通便利的優質工業用地,卻面臨荒廢、閒置,不租也不賣,這種現象最令產、官、學界生氣。

根據經濟部工業局統計,全台灣有173處工業園區,總面積達2.17萬公頃,當前全台灣閒置的工業用地有651公頃,主要分布在雲嘉南以及舊台中縣,合計就占了300多公頃。

雖說雲嘉南地區是台灣穀倉,主要以農業發展為主,但是新北市、桃園、新竹、台中、高雄等需地孔急的縣市中,各大小工業區都或多或少閒置土地,這些重點區域的工業地若能充分利用,對台灣經濟的發展必有加分效果,值得相關縣市政府重視。

更多新聞